以前看漫畫,你會用手一頁頁去翻,現在你會改為滾動掌心的滑鼠,甚至躺在床上,用手指輕輕掃你的電話。以前畫漫畫,你用的是水筆、鋼筆、墨水、稿紙、網紙、間尺,現在會改為用一台電腦,就夠了。
看漫畫,畫漫畫的方式都會改變,不變的反而是那份聚精會神的熱忱。為畫好一頁畫作,花上幾個小時,為構思四個小格的內容,費盡思量一整天。
愛漫畫的人,做人處世或者都比較浪漫。不過遊走在畫紙與屏幕之間,今天的漫畫家又多出一份格言。
「我自己不特別喜歡政治抽水,靈感多數來自朋友間的話題,或是Instagram常見的女神post,如果有idea的話,畫一個post可以好快,大概一個小時。」
全中紅心
近期逐漸在網絡廣告和商品上,多了出現Plastic Thing的作品。線條簡單,題材輕鬆貼地而且生活化,讓Plastic Thing的作者葉欣成功在網上吸引了不少支持者。時代不同,網媒大勢蓋過紙媒,她認為確實讓新人多了機會發表作品,而網上平台也是讓更多人認識自己的不二途徑。
Plastic Thing作品鬼馬,題材多以時下港女和生活周邊有關,時常出現的港女形象包括長髮、大眼、尖下巴、一字眉,畫得雖然簡單,但全中紅心,十分容易識辨。她起初純粹只想開page畫自己喜歡的事,畫「膠嘢」,所以有此筆名:「一開始真的會好在意like,如果突然有一些post少了人like,會很擔心。不過現在畫了兩年,已經不會在意了,如果對方是你的支持者,就會一直支持你發表的作品。」
很膠地腦閉塞
標誌著時代不同的另一地方,就是現在畫漫畫的收入來源。從前靠的是版稅和稿費,現在Plastic Thing主要的收入來源,其實是在fans page出feed的廣告。葉欣表明會挑選合適的案子來合作:「例如有財務公司的廣告,就不太適合了。」而且她目前無意接下太多廣告案子,維持在每星期一個左右,收支平衡便可,主要是想多花精力畫「膠嘢」,隨喜好而作畫:「我自己不特別喜歡政治抽水,靈感多數來自朋友間的話題,或是Instagram常見的女神post,如果有idea的話,畫一個post可以好快,大概一個小時;沒有的話……」事實證明,畫「膠嘢」都不是靈感不絕。
Plastic Thing走的是輕鬆生活路線,或是這個原因,葉欣笑指自己的fans比較nice,很少惡意批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