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心晴

It’s ok to be not ok 謝絕 情緒潔癖
擁抱負面的自己

衛蘭在今年推出了《It’s OK To Be Sad》,第一次聽時把那些不快樂的回憶都連起來,發現原來「儘管哭到破曉 不必裝作看開了」是那麼正常的事,頓時明白喜怒哀樂不過是每人的必經階段,只有直接面對情緒才能讓自己有力氣走下去。當社會說要對負面情緒敬而遠之,主張每件事都要正面處理時,我們不如停一停、想一想,這樣真的好嗎?由SO 藝記和迴響 Homecoming 合辦之《It’s ok to be not ok 謝絕 情緒潔癖》藝術展覽,以趣味的角度帶你跳出框框,學習擁抱和接受負面情緒的自己。

今次的展覽是根據藝術家蘇詠怡 Soyi SO 的個人經歷和真實情感所創建。「潔癖」是強迫症的一種,意指在衛生環境下亦感到異常不適和焦慮。而情緒上的潔癖則指普遍不受歡迎的負面情緒。受到社會氛圍、教育制度等影響,不少人也會拒絕承認負面情緒的存在,更會以排斥的態度面對一切,自以為遠離便是解決的方法。這個展覽卻告訴大家要袒然面對各種情緒,勇於接受不快樂的自己,或者才能走得更遠。

 

精神潔癖

屬於精神上的強迫症,腦海裡不斷重複浮現某種思想,例如強迫自己的心理世界要絕對純潔乾淨,同時不容許有負面的情緒出現。這不但會消耗很多時間,也會引起焦慮和不安,令患者長期處於壓力及情緒低落之中,甚至引致抑鬱。

 

[[[related_posts]]]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