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家貝爾 1876 年發明電話,1877 年香港便引進電話服務,走在潮流最尖端,至今已經一百多年,但你對香港電話號碼嘅歷史又知多少?大約由戰前至1960年代初,香港電話號碼最初由5位數字開始,初時打電話仲要經由接線員接線後先可以同對方通話,直到1960年代中⋯
由5個位變6個位 – 1960年代
隨著香港人口增長,部份香港電話號碼由5個位提升至6個位,以解決電話號碼不足嘅問題。
地區字頭制度開始實行,將香港分為「香港島及離島區」、「九龍」、「新界」3區,各區嘅電話號碼都有自己嘅地區字頭:
地區 | 字頭 | 英文簡稱 |
---|---|---|
香港島、離島區、荃灣外島(馬灣、青洲仔半島) | 5 | H |
九龍、西貢區、部分下葵涌地區(荔景山區)、大埔西貢北 | 3 | K |
新界(離島區、西貢區、部分下葵涌、荃灣外島、大埔西貢北除外) | 12(後改為0) | N |

致電方法 :
致電不同區,要先撥地區字頭再撥電話號碼,致電同區則無須撥地區字頭。
但離島區的方法就較複雜⋯⋯
如致電同一離島 : 只須撥最後4個數字
如由離島致電其它離島或香港島,或由香港島致電離島 : 則撥整個電話號碼,無須地區字頭;
如由離島致電九龍或新界,或由九龍或新界致電離島: 則先撥地區字頭,再撥整個電話號碼。
而行動電話、部份傳呼台和特殊電話號碼則不設地區字頭,在全港任何地方致電這些號碼,所撥號碼都是一樣。
6個位變7個位 –1990年代初
1970年代,6個數字已開始不足以應付需求,所以香港電話公司開始為升位作準備:原來新界的地區字頭從12改為0;然後給予7個數字的號碼予新發展區及新申請的固網電話,另外把部份舊區由原來的6個數字升至7個數字。1989年12月30日開始,地區字頭制度被取消,由該日起,在全港任何地方致電原本有7個數字的號碼,均只須撥該7個數字,無須在前加上地區字頭;原本只得6個數字的號碼,香港島及九龍則一律在最前面加上原地區字頭,如:號碼本來是「123456」,由當日起,在全港任何地方致電此號碼,均須撥「5123456」(香港島)或「3123456」(九龍)。而新界區所有電話號碼由於在當時已完成全面轉換成7個字,故此均無需再加上原地區字頭0字。
7個位變8個位 –1990年代中至今
隨著人口的上升和社會的發展,電話號碼又再一次飽和。1995年,又再一次增加數字,所有普通固網電話號碼,一律在最前面加上2字,由7個數字增至8個數字,後來亦推出3字頭的新號碼。
而行動電話號碼方面,大部份一直都是8個數字及9字頭,而部份05字頭的亦改為9字頭。至2000年代初期不敷應用,於是增設6字頭的號碼。2008年,再增設5字頭的號碼。
電話冧把起底術 :
在固網電話號碼是7個數字的時期,號碼的首3個數字會因應服務地區而有所不同,同一電話機樓使用同一姐數字。所以當時憑固網電話號碼的首3個數字(1995年統一成8個數位,在最前面加上2字後,則是第2至4個數字),可大概估計此號碼服務的地區。
地區 |
主要字頭 |
香港島 |
25及28 |
九龍 |
23及27 |
新界東 |
26 |
新界西 |
24 |
但後來出現了攜號轉台機制,加上1995年以後,服務營辦商,所推出的新固網電話號碼(首一至三位數字為21 / 22 / 290至297 / 299 / 3),均沒有再按地區劃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