撐骨腱

Dream Yoga 夢裡覺知身是客

人生是由白畫黑夜交替組成。我們重視日光下的生活,卻總忽略晚間眼睛合上後的修行。西方夢大師佛洛伊德認為,夢是現實受壓後的願望投射,而西藏禪修大師南開諾布仁波切更加提出,睡覺和做夢最接近死亡經歷。如果能在夢裡禪修,覺知作夢,認清虛幻假象,便能跳出惡夢恐懼,將夢境轉化,修練身心靈。

業力夢與清明夢
夢有兩種,一種是現實投射,包括受日間行為、過往記憶,甚至幻想所影響的夢,藏傳佛教甚至認為這包括前世的影響,稱作「業力夢」。另一種是「清明夢」,即能夠覺知自己在做夢,並控制夢境。每個人都擁有作清明夢的潛能和本性,一般會在清晨時,睡眠較淺,身心最放鬆的時候出現。不過清明夢會因人的慾望、行為、生活刺激而退化,或欠缺對這種夢的覺知。夢瑜伽,正是透過睡夢修行,進入清明夢狀態,觀察自我,改變自己,甚至透過夢境獲得對未來的建議和預知。

知夢 克服恐懼
為甚麼要覺知自己在作夢?每個人都有做噩夢的經驗,如果能夠認清夢境,便能去除恐懼。舉例夢到魔鬼向你咆哮,只要知道是在做夢,在夢中想起神佛或者敬愛的人的面容,恐懼便會消失。引伸思考,現實的恐懼,也不過是心底對不同環境、不同情況作出的判斷,改變心念,方可克服恐懼。

[[[related_posts]]]

解夢 去除我執
在藏傳佛教的修行裡,作夢狀態與死亡經歷相似。入睡如臨終時,先失去感官覺知,然後進入昏厥狀態,發現微光,意識慢慢復甦;接著是覺知出現,見到愈來愈強的光,心隨之醒覺。通常那道剎那出現的光,便是修行者證悟的時刻。

如果能理解這個概念,便會覺悟人生也不過南柯一夢,惟有去除我執,才能真正活得快樂。睡前想著明天的考試、早晨的股市,夢境又怎會平靜放鬆?夢境被現實的煩惱、顧慮影響,睡眠質素變差,夢醒來人自然重複緊張憂愁。惟有將兩者整合,成為真正的身心修行,既然現實如夢,沒有甚麼握得住,便得學習放下;同樣夢境沒有永遠的黑暗,現實裡遇低谷,只要懷著信念與正能量去改變,光明才會出現。

夢瑜伽的練習與狀態
1.    回憶夢境:對夢境沒有一定認識時,可先習慣每天睡醒或矇矓將醒時,努力回憶剛才做的夢,當成每天的小遊戲,盡量憶起每一個細節,甚至可以寫下記錄。注意回憶要在睡醒時馬上進行,別讓現實的行為沖淡夢境的感覺。

2.    平靜入睡:習慣回憶夢境,可同步進行夢瑜伽練習。睡覺前先深呼吸調整氣息讓身心平靜,然後以舒適的姿勢躺好,幻想心輪位置有朵白色的蓮花(或英文字A),心裡響起相應的「阿」發音,直至圖案和聲音漸漸向中心消失,伴隨入夢,這是令心靈集中的訓練。

3.    觀察念頭:對於容易分心入睡的人,《夢瑜伽與自然光的修習》一書提到,男性可以側臥,堵住右邊鼻孔進睡,女士則相反。至於雜念太多,難以透過心輪蓮花入睡的人,可以嘗試觀察這些雜念,讓它們一個個浮現,不去多加思考干涉,這樣也有助入睡。

4.    覺知夢:如果成功帶著覺知的意識入睡,會發現雖然身體四肢無法郁動,心卻是清醒的。這時候不要害怕,只要留意著夢境內容,提醒自己人在夢中,並融入其中便可。

5.    控制夢:覺知自己在作夢後,可嘗試用心念來改變夢的環境,將醜陋恐懼轉化成美麗平和。甚至可想像一些渴望夢見的面容,或嘗試在不同的環境中遊走、飛翔。最後嘗試在夢的終點,最平靜和發現光的時刻,帶著覺知醒來。高級的修行者甚至會帶著心輪蓮花醒來,意味他用上一整晚來禪修。

6.    無夢:醒來後習慣性回憶夢境,因為有時清明夢會是一種預示。不過注意別讓夢瑜伽變成耽溺,修行的最終目的還是學習放下執念,對夢境與現實的執著,所以做夢時要學習減少判斷,多加觀察,醒來亦不執著考量真假實相。漸漸會發現,最初複雜的夢,會變得簡化明亮,甚至夢和光結合在一起,心亦隨之平靜安定。

 

#429 Green soul
Text‧Naomi
Photo‧網絡圖片

Similar Posts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