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狂 本地薑

80後書法藝術家:創新不能離開傳統

「不是執起毛筆寫字就是書法。必先要『承古』,才能『傳新』。」

calligraphy4賴碧琪Packy
80後女書法藝術家。自幼隨祖母習字,29歲時決定放棄高薪工作全職投身書法藝術創作。專頁名字取自古詩「青山不墨千秋畫,綠水無絃萬古琴」。

Facebook: 青山不墨

calligraphy2見字如見人

我們常說「字如其人」。「青山不墨」的字成熟又瀟灑,書寫者卻竟是個三十而立的可人兒。但她的字也真如其人,皆因Packy六歲開始習字,資歷確實深厚;去年毅然放棄穩定工作,也屬灑脫之舉。大學學科和職業都跟藝術無關,可是書法一直以興趣的方式存在於她的生活中。決定把它變成全職工作,很大程度是源於現代社會的書寫問題。

「現在的人寫字有很多問題,例如筆順錯。你不發現我們祖父母的那代人寫字特別美?不是這代人寫字特別醜,而是因為愈來愈少機會寫字,也別說毛筆字了。我希望藉著自己的字去感動人,再次感受到文字的重要性及可能性。文字沒有絕對的美與醜,就等於人的外表,他的字代表了其性格。寫字較大或許是他較自信,寫得快反映頭腦靈活。」

書法 抒發

Packy不滿足於別人「寫得好靚」的讚嘆,而是想修復文字與人的密切關係。她的專頁上不時有「不日一治」欄目,借書法來抒發當刻感受和想法,對自己和讀者均有治癒之效。「專頁開了不夠一年,幸運地反應不錯。原來不少人希望欣賞到美麗的字。但寫得美並非最重要,而是我所書寫的,如何能啟發他們。例如我曾寫『困』字,當時很流行“Pokémon GO!”,你認為自己把精靈捉了回來,但其實是你被該遊戲困住了。」

calligraphy「書」:隸書、「藝」:行草、「人」:兩種書法合而為一

注入新元素

對她而言,書法不純粹是視覺欣賞,亦蘊含了漢字本身的博大精深,以及書寫者的想法和靈魂。她正在構思一個新創作系列,稱為「一筆書法」,把整行字一氣呵成地寫出來,著重字與字之間的筆斷意連。「書法十分講求『行氣』,需要人、手及筆的配合。意義在於連結:我和書法的連結,書法和其他人的連結,再引申到文字與社會的連結。」她想藉此建立個人特色,亦希望今年尾再辦展覽。

Packy的心願始終是以新舊共融的方式推廣書法,作為一門雅俗共賞的藝術。她不定性自己為書法家,而是從事書法相關的藝術創作;積極參與跨界別合作,為流行曲MV、電影海報和書本封面題字,也在網上撰寫文章,介紹各地的書法家。不過,創新依然不能離開傳統。「之前我在《釀字》展覽中所寫的『瘋』字。它以一筆寫成,像個漩渦。完全不是傳統寫法,但是依照該字的結構而作出調整。」因此,她不定性自己為書法家,而是從事書法相關的藝術創作。「書法是我創作的載體,但不是唯一元素。」

calligraphy5calligraphy8早前的「釀字」展覽將書法crossover本地手工啤酒,「一滴入魂」是Packy其中一個創作作品。

不隨便教班

近年寫字文化又再流行,常被問到會否開書法班,她都說不。「首先,我認為教書法是任重而道遠的一件事,不想自己像那些為賺錢,但根本未夠資格教班的人般誤人子弟。」她指出,書法主要有「篆、隸、楷、行、草」五種,講究起筆、行筆、收筆等技法,也注重布局與章法。但有些人缺乏這些傳統知識便去教人,把書法視為謀生工具,是不負責任。

「其次,我曾教過一段短時間,但發現書法真是一件很個人的事。意思是,人人學懂執筆那麼多年,已有一個慣性寫字的手勢,而我要扭轉,對你來說是很吃力。相反,我會教大家寫好文字的基本結構,和如何欣賞好的文字。等於教人捕魚,不如教人織網。書寫過程是很個人的,無論你看多少書,別人告訴你甚麼也好,最終寫的都是你自己,正如做人一樣。透過書法藝術創作,我得著了很多,很多道理都是透過寫字而悟出來的。」

calligraphy7一筆寫成的「我城」(草書)

#528 metro Pop
text: LORRAINE
photo: WAI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