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舊控

1967年以前的港產片,男星只係花瓶!

近年港產女人戲不多,帶有顛覆男性角色的女性主義電影更少。女明星曾經在五、六十年代,為文藝片擔正大旗,雖然都是柔弱兼受保護的角色,但已足以令男演員靠邊站。當時女性主義風潮來襲,女強人、女俠,甚至是描述女性如何面對情慾的電影,當年比今日,竟然走得更前。

分水嶺:1967年
以現時電影文化來說,若電影裡的男星只是花瓶,聽起來只有女人戲才會發生。事實上1967年以前的本地電影,當紅的都是女星,男明星一般只是陪襯。香港粵語片研究會執行委員曾肇弘表示,1967年張徹導演的《獨臂刀》破百萬票房,邵氏才開始帶起男明星熱潮。他說︰「五十年代開始至六十年代後期,出產很多當紅女明星,好像林黛、白燕,以及後來的陳寶珠、蕭芳芳等。當時很多文藝片,至1967年《獨臂刀》成功後,電影類型與風氣都完全不同,七十年代開始流行功夫片、武俠片,加上李小龍、成龍等一眾打星極受歡迎,才扭轉整個局面。」
分水嶺之前本地電影雖以女明星為主,但昔日的導演與編劇始終男性主導,令女性在電影中的形象傾向柔弱受保護。當然也有例外,曾肇弘說︰「好像一些女俠片,如于素秋飾演過的女飛俠黃鶯、南紅與陳寶珠所演過的黑玫瑰姊妹等,都是較為有能力的女角,在當年來說已甚為破格。」

 

不得不提的女導演
外國對港產女性電影的影響不是沒有,只是比較間接。曾肇弘指早年不得不提的兩位女導演伍錦霞和唐書璇。

2a
伍錦霞
美國華僑,人稱「霞哥」的伍錦霞,這個名字早已被遺忘,但當時她所導的作品得到很高的評價,甚至進軍荷里活,被稱為「荷里活唯一華裔女導演」。伍所導的作品不多,亦難以尋得,但從文獻中所知,她是女性主義者,1939年所導的《女人世界》是世上最早一齣全由女演員演出的電影作品,去年本地播放的紀錄片《金門銀光夢》,正是紀錄伍錦霞的電影人生。

 

11
唐書璇
於美國讀電影,活躍於六、七十年代,沒有簽電影公司,是自己找資金的獨立導演。首部作品《董夫人》,描述寡婦在古代如何面對自己的情慾,該片1971年獲台灣第9屆金馬獎最富創意特別獎,在當時保守社會看來,極度前衛。
圖12《董夫人》

 

 

 

TEXT/JILLSANDY PHOTO/網上圖片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