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舊控

黑膠下的故事

數十年前,卡式帶開始取代黑膠唱片,後者被當成垃圾,在深水埗三數十元已有交易,誰會料到某些珍藏今天可被炒至數萬元?如今連CD也早被淘汰,人們回頭欣賞黑膠,因它不僅僅是音樂載體,還是古董,代表那年代情懷。在收藏家眼中,藏品功能不是最重要,「物以罕為貴」才是法則。好像黑膠愛好者Sam,就能把每張唱片的封套設計和背後故事娓娓道來。

_MG_4265

不止聽歌

Sam是狂熱黑膠唱片收藏家,家中有近一萬二千張珍藏,都是從七十年代初期開始在世界各地搜購回來,他專攻印刷量少的限量版。不少黑膠迷也崇尚類比錄音方式(analog)的獨特音質,但對Sam來說,黑膠唱片是一個package,包括封面設計和12吋唱片的獨特手感,還有獲得稀有版本的滿足感。

1

(圖右)John Lennon & Yoko Ono “Unfinished Music No. 1: Two Virgins”

John Lennon和小野洋子的正面全裸照,是至今數一數二的經典唱片封面。兩人常以前衛的行為藝術宣揚反戰與世界和平的訊息。這張1969年的“Two Virgins”是bootleg版,照片有點模糊,不如正版的清晰。當中的歌曲錄音也不一樣,質素並不好。

挑戰道德觀

Sam:「七十年代在美國唸書,喜歡比較嘈吵的歐西progressive rock,那些唱片封套都很前衛,有種反叛精神,離不開性、毒品和rock n’ roll三大元素。」黑膠面積大,封面設計有較大空間,視覺效果亦更震撼,具爭議性的封面概念是特點之一。「當時商店會把唱片全掛在牆上售賣,過分大膽的則會被禁,要以另一封面再版,因此這類『頭版碟』變得很罕有。」

3 (1)

 

The Rolling Stones “Sticky Fingers”
出自Andy Warhol手筆,整個封面是一名男士穿著牛仔褲檔的近鏡照,相中可見褲檔位置更微微隆起,令人想入非非。封面亦有模仿皮帶扣的開合設計及拉鍊,拉開後有男性內褲在內。

2
何謂Bootleg
Bootleg即未經授權的出版物,在日本稱為「海賊版」,非由唱片公司正式發行。與「盜版」不同的,是它專收錄「未曾發行的錄音」,例如樣本或試聽帶(demo),同一首曲的錄音相異版本,或歌迷偷錄的演唱會實況等,為死忠和收藏家所愛。例如樂隊 The Who的“Tales From The Who” Bootleg演唱會錄音,雙色膠是第一版的特色,Sam於1974年以二十美元購買。
4

Uncle Sam “Heaven Or Hollywood”
Uncle Sam是美國punk樂隊。此頭版封面極其大膽,女模特兒裸露下體,手持鎅刀,此封面很快就被禁,已成絕版。後來推出的再版以電腦後製加上一條內褲,也被炒賣得很高價。

5
唱片的眼淚
要分辨唱片新舊,就要看看中間洞旁的位置有否被刮花,如果用家沒有小心翼翼地把唱片放在唱盤上時,日子久了便會造成稱為「淚痕」(teardrop)的花痕。

 

版本決定價值

Sam數次提到,最初母親知道他花費那麼多在黑膠上,怪他「敗家」,他也自嘲中毒很深。有些唱片他會同時買下數張,一張用來聽,一張不開封儲起來。有時他亦會搜羅同一張唱片的不同版本。「很多人愛儲日本版,設計精美,有些附有紙條和歌詞集。但日本版經常推出再版,所以後來還是喜歡英國版,音質靚,而且印量少。」不說不知,原來早年在香港或東南亞印製的版本,碟質和音色都較遜色,被稱為「雞版」。但時至今天,物以罕為貴,在收藏界中竟有相當高的價值。「有時聽到炒豆聲更有味道,聽得出當時情懷,就像粵語片一定要有雪花。」

6 (1)
“Let It Be” 蘇聯版 & “Get Back”
Sam在捷克購入這張蘇聯版唱片。在此之前曾有”Get Back”唱片(此曲後來被收錄在“Let It Be”中),而”Get Back”亦有另一張封面照的版本,而這相片是在複製1963年的”Please Please Me”唱片封套。
6 (B)

7
Keith Moon “Two Sides of the Moon”
英國版vs德國版,前者封面露出一雙屁股,而且是die cut裁切,後者則是平面,揭開後便看到屁股藏在內頁。

8
Kraftwerk “Ralf und Florian”
德國版vs英國版,前者有夜光字體設計。

9
The Rolling Stones “Between the Buttons” 荷蘭頭版碟
這張黃膠現在價值二百多元美金,英國版則是黑膠。

 

白版碟

唱片公司發給電台DJ作宣傳用的非賣品。部分會流入收藏家的買賣市場,封套及碟上標貼大多是白色,所以被稱為「白版碟」。因為數量極少,炒賣價相當昂貴。

10 (1)
Freddie Mercury “How can I go on”
Sam:「由別人贈送,有人出價一千美金我也不捨得賣。」

11Kraftwerk “Security Device”

新不如舊

早在兩三年前,香港曾吹起一股復古黑膠熱潮,近年不少唱片公司也有推出復刻碟,但不能討得部分收藏者的歡心,Sam極力反對大量翻印明星舊作來賺錢的行為,更對180克的厚膠設計甚為反感。「這只是生意噱頭。標準的黑膠應該是125至130克,有些人覺得它輕飄飄,感覺不夠『勁』,於是加重到180甚至220或240克來製造錯覺,吸引顧客。」有些黑膠迷亦認為薄而輕的唱片,播出來的音色反而更為輕柔悅耳。

其他特色封套

12 (1)
The Rolling Stones “Through The Past, Darkly” 1968
全世界第一隻八角形唱片封套,後來再版已變成正方形,因為成本太貴。

14 (1)
The Rolling Stones “Their Satanic Majesties Request”
全世界第一張3D封面

15
梅艷芳細碟《白い花嫁》
二十年前的日文碟,但唱片公司嫌她的日文唱得不標準,決定收回,因此成為絕版,有人出價3000元Sam也不願賣。

16
Julie London “Julie Is Her Name”
這是一張會令所有男女樂迷大嘆「好靚!」的唱片封面。Julie London是五十年代最具代表性的美國女歌手,嗓音低沉,擅長演唱爵士樂。

17
The Beatles也被稱為 “White Album”,純白色的封套沒有圖形或文字,只有樂隊名稱的壓花。

18 (1)
“Pyg! Original First Album”第一版與第二版的分別,在於前者被按壓時會發出豬叫聲響,盡顯日本設計的巧思。

19
Sam從1973年開始便是澤田研二的歌迷,《盜日者》是他主演的經典電影,此為電影原聲大碟,右邊更有他的親筆簽名。

 

節錄自#501 metropop
text/lorraine
photo/Wai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