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薑

鹹魚的頭部,為甚麼總要包著白紙呢?

注重食物安全的現代人,對於鹹魚多敬而遠之,但無論喜歡與否,不得不承認鹹魚撈飯是上一代的集體回憶,亦是廣東一帶獨有的飲食文化。位於上環的合利號有近五十年歷史,是該區一帶少有獨沽一味只賣鹹魚的商店。店舖多年來的命運,亦跟整個鹹魚業一樣大起大跌,歷盡風雨。

 

11

本地七十年代中開始漁獲下跌,影響鹹魚業;八、九年代屋宇署打擊天天台曬魚場,最致命是八十年代「鹹魚致癌」報導,令鹹魚業處於低谷。合利號老闆區生:「一整年都是『蝕住嚟賣』,幾乎破產。」
3

做鹹魚的可謂「看天吃飯」,正是一個突如其來的颱風,令合利號起死回生。「九十年代初孟加拉打大風,船全沉沒,以致供應緊張,各買家爭相要貨,令鹹魚價格回升,生意刀回復起色。」
8

生意得以繼續,區生亦依然喜歡吃鹹魚,一星期至少三餐食鹹魚,三小一大,懶理致癌傳言:「老一輩吃到九十歲還在吃。那年代,誰不是鹹魚飯餵大的?」
1

用白紙包著頭部,說是為了防止蒼蠅飛進去,但更重要是為了美觀,總無理由「死魚咁嘅眼」看著客人吧!

 

25

傳統上,鹹魚的買賣慣常以拍賣形式進行,行內稱之為「開盤」。入口商將鹹魚供二盤商戶(其他批發或零售商)公開競投,買手以密底算盤(以防其他買手看到所出價格)向賣方出價,價高者得,這比起明盤逐毫逐毫加上去的叫價方式更有效率。現時德輔道西某些鹹魚舖仍時有開盤,場面熱鬧。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