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梯級式大廈-牛頭角富裕大廈
- 入伙年份:1976年
- 大廈恍如梯級,最頂層窄得像只有一間睡房?
建築師李浩然及李民偉均指富裕大廈是典型六、七年代興建的建築物,梯級式情況是當時地主「賺到盡」的反映。李民偉指這是沿於1969年《建築物(規劃)規例》裡的街影投射面積(street shadow area)限制所至,當時法例規定大廈與地面之間要呈特定的日光角度斜面(daylight plane),確保公眾地方(街道)有足夠日照和自然通風,保持公共衛生。為得到最大利潤,當時地主便請建築師在規定之內興建最多單位,頂層就算多窄都照樣興建,李浩然指當時這情況十分普遍,但現時這些建築不少已被拆卸,漸變罕見。李民偉補充,1987年的《建築物(規劃)規例》取消了街影投射面積的限制,便停止了這樣的建築出現。
根據以上兩幅,由李浩然提供的六十年代香港私人樓宇「容量式」發展密度規管圖,清楚看到建築物與地面之間所呈的日光角度斜面的限制,並指出不同情況有不同限制。
李浩然分享日光角度斜面的建築條例還衍生了圖中的建築設計,亦是業主為了「賺到盡」的表現,這種斜面設計的可用面積甚至比梯級式更高。
#522 metro Pop
TEXT: ANGEL
PHOTO: BILLY、受訪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