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薑

香港式的觀賞藝術品方式,Selfie必不可少

香港人就連在咖啡室內讀一本小說都要打卡,當參與熱門的藝術活動,當然不會錯過打卡機會,在facebook通知全世界,自己有多熱愛藝術。

西九文化區藝術發展主管(戲劇)劉祺豐認為,自拍打卡也可以是一種吸引年輕人參與藝術的誘因︰「辦藝術活動就是藉藝術品與觀眾產生對話,而對話的前提是要吸引年輕人入場,他們不進來,一切也只是空談。所以要知道年輕人心態,他們想在一個有型的活動打卡,我們無辦法不接受現實。即使我們不接受,情況依然存在。」

 

西九文化區藝術發展主管(戲劇)劉祺豐
西九文化區藝術發展主管(戲劇)劉祺豐

 

市場學無分界別,成功的藝術活動同樣需要市場學的包裝:有型先行,再在細節中增添深度思考,觀眾發現活動不但有型,原來還有深度,願意了解藝術品多一點,這是劉祺豐認為最理想的藝術活動形式︰「老實說吸引年輕人入場不是最難,最難是讓打卡後的觀眾留下來。這需要效法其他流行文化,例如看見動漫節的成功,作為策展人可以考慮在藝術活動中加入動漫元素,不僅有吸引他們留下的元素,說不定能擴闊觀眾群。」

有時不能怪年輕人愛自拍愛打卡,以展覽來說,若不是在現場租導賞耳機了解每件作品的解說,自己觀賞的話,需要極大的耐心去感受作品,而這需要一定的訓練。N Store負責人之一Winnie指,自己舉辦展覽會主動跟觀眾聊天︰「香港人其實好乖好守規矩,他們對展覽的期望是靜靜地行,慢慢看作品。外國的展覽,一般策展人和藝術家會輪流駐場跟觀眾聊天。其實聊天是參觀展覽一個好重要的部分。」

 

N Store負責人之一Winnie Ng
Winnie指香港不少藝術家傾向寡言,不擅於與觀眾交流互動:「不少藝術家認為已透過藝術品說出所感所想,不太願意在展場中與觀眾聊天。事實上不少觀眾是年輕人,較少觀賞經驗,不明白也不出奇,藝術家有責任解釋自己的作品。」

 

確實一隻手掌拍不響,若果藝術家能為觀眾提供多些交流機會,讓觀眾專注對話而放下電話,才能真正欣賞藝術品。

隨著文青的興起,不少文藝活動皆會添加手作市集出售文青喜愛的物品。每年的自由野亦設有市集,務求讓到場的觀眾停留較長時間,是以首屆自由約亦以類似形式進行,以音樂加市集為主打,再配以其他活動。Winnie和三位朋友辦展覽的同時,亦出售不少別致的文具。她說︰「確實有展覽觀眾花了很少時間看展品,但花很多時間看文具,難免有點不開心。但想起朋友說,我們賣文具賺錢,辦展覽燒錢,或者要生存就不得不如此。」

 

rsz_c_7

rsz_c_8
劉祺豐面對這種消費則較為樂觀,他以LV當例子︰「LV跟草間彌生合作之前,原本只有對視覺藝術感興趣的人才認識草間,但因為LV的關係,讓一眾只愛名牌不愛藝術的人,也對草間這位藝術家稍有認識。」這樣的情況,當然也可以套在文青市場中,讓文青購物時,多認識藝術家和設計師,算是配合潮流推廣藝術的方式。

 

TEXT. SANDY PHOTO. TEDD, 網上圖片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