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薑

香港式婚禮,有哪些必定會有的公式環節?

現在收到「紅色炸彈」,仿佛就是被迫去看流程和節目差不多的結婚show,看著那個你明明認識了十多年,卻因為超浮誇裝容而難以辨認的新娘,跟另一半坐著飛天馬車飛入場,然後換N套衫,由宮廷至清裝,再聽新人談相識談承諾,繼而同哭一場。香港式婚禮,為何走不出人有我有的框框?我們找來「婚禮達人」Tim Lau,他10年來主持與統籌超過800場婚禮,現為婚禮統籌公司I’m Yours Wedding創辦人及婚禮統籌總監,著有《婚享‧愛-夢想婚禮完美籌備手冊》一書。

 

b2

昔日與今天香港式婚禮有何變化?

Tim:80、90年代的婚宴多數是看新人被玩,現在多是賓客「忍受」新人的奇裝異服與不精彩的表演。

 

新娘子企圖將自己變成全智賢或宋慧喬,power point式的成長片段;把沒甚看頭的結識拍拖經過拍成微電影或MV;還有鏡頭運用、剪接、形象幾乎一式一樣的「早拍晚播」, “must-have鏡頭” 就是新郎與兄弟繑手一字排開掃過去;媽媽幫新娘扣裙褂鈕扣;姊妹們show開門利是的金牛等。整晚不斷去片去片去片,賓客看到的是螢幕上的新人,卻不能與他們談上幾句。
新娘子企圖將自己變成全智賢或宋慧喬,power point式的成長片段;把沒甚看頭的結識拍拖經過拍成微電影或MV;還有鏡頭運用、剪接、形象幾乎一式一樣的「早拍晚播」, “must-have鏡頭” 就是新郎與兄弟繑手一字排開掃過去;媽媽幫新娘扣裙褂鈕扣;姊妹們show開門利是的金牛等。整晚不斷去片去片去片,賓客看到的是螢幕上的新人,卻不能與他們談上幾句。

 

為何香港人的婚禮會變得公式化?

Tim:現在的新人是「無奈地公式化」。香港人工作繁忙,沒多少時間精力投入籌備婚禮,通常看到他人成功便模仿,所以婚禮形式大同小異,沒想過突破。加上婚宴多親友在場,避免令他們覺得「唔似婚禮」,流程傾向保守,就算很有創意也受制於父母。好像我有對客人,對文革時期的物品很有興趣,想以此作婚禮主題,可是礙於父母背景,這些佈置裝飾會觸動到他們傷痛處,所以擱置。婚禮其實是為家長多於為新人服務。

 

c2

香港男女對婚禮的態度有何分別?

Tim:「我要最靚」是女人的終極目標,一般起碼影兩輯pre-wedding相,影4-5輯都很常見,我遇過有準新娘影11輯婚紗相,全部不同風格。女人對婚禮籌備會投入很多,也較主觀,她認為是最好的就是了。相反男人較客觀,從實際budget考慮較多,只要價錢ok,不太誇張,不繁複的做法,他就會接受。

 

有無試過,小時候參加婚禮,總會被眼前4、5層高、漂亮的結婚蛋糕深深吸引?可是,每次呆等至散席都嚐不到一口蛋糕,因為台上那高聳的蛋糕其實是假的!在婚禮上切假結婚蛋糕是有點不可思議,尤其是新人可以為婚禮花30多萬,現在有些更特別設有candy corner,有形形色色的糖果糕點,但切蛋糕環節竟然是裝模作樣地切一個假的,這絕對是一個不解之謎。其實就是酒店酒樓給什麼就用什麼的心態
小時候參加婚禮,總會被眼前4、5層高、漂亮的結婚蛋糕深深吸引?可是,每次呆等至散席都嚐不到一口蛋糕,因為台上那高聳的蛋糕其實是假的!在婚禮上切假結婚蛋糕是有點不可思議,尤其是新人可以為婚禮花30多萬,但切蛋糕環節竟是假的。其實就是酒店酒樓給甚麼就用甚麼的心態。

新人有沒有普遍忽略或捉錯用神的地方?

Tim:大家都好執著硬件,如場地、佈置、蛋糕、花球,卻忽略軟件的安排,如rundown節目每每安排得很豐富,卻沒有好好控制時間。一個婚禮最重要是人與人之間的connection,新人只緊張外表儀容,忽視當日與其他人的溝通,新娘忙於不斷轉妝換衫,沒心機時間與親友傾談。人人在婚宴都走上台講多謝父母,可是當日卻沒有安排車接送父母往酒店酒樓,那就不夠細心了。

TEXT.KIMMY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