夠養生

風高「勿」燥(上)

秋風拂面,天氣變得乾燥,身體亦隨之而起了變化,皮膚痕癢、喉嚨乾、眼乾、上火及乾咳等症狀一一出現!以上種種跡象,有可能是「秋燥」來襲。想對付秋燥就要內外夾攻,好好滋潤身體。今期邀請了邱穎琳中醫師跟大家解釋何謂秋燥,不再被秋燥纏繞。

秋燥傷肺
立秋過後,由於陽氣漸衰,陰氣漸長,氣溫漸降,固空氣中的水分減少而變得乾燥。秋燥正是人在秋季時受燥邪而生的疾病。從中醫角度,肺是身體最弱的系統,很易受秋燥入侵。而中醫所指的肺不單是指肺部,還包括口、鼻、呼吸道、氣管及皮膚等,主管體外防禦力、體內免疫力及水分代謝功能,牽連甚廣,所以受秋燥入侵,會引起咳嗽、口乾、咽乾及皮膚乾燥等問題。長者、乾性體質、夜睡人士、陰虛火旺或氣血虧虛都特別容易被秋燥侵襲。

[[[related_posts]]]

 


在秋天時要好好滋養身體,否則踏入冬天後, 會出現嚴重脫皮、搔癢或皮膚乾裂的情況。

從洗澡開始 滋潤肌膚
中醫認為「肺主皮毛」,所以當肺部受到秋燥侵襲時,皮膚也會被牽連。而且秋天氣溫下降,皮膚會因為水分容易被蒸發、油脂分泌減少而引致皮膚乾燥發癢,甚至脫皮。不想痕癢纏身,可從洗澡習慣著手,從外滋潤肌膚。 選用高保濕成分的沐浴乳。 洗澡時,水溫維持於約 37°C,如太熱會加快皮膚水分流失。 洗澡後立即擦乾水分,並塗上潤膚乳。減少洗澡次數,避免一日多過一次。


建議選用不含香料及防腐劑的潤膚乳,以免刺激皮膚, 加重皮膚痕癢的情況。

注意!秋燥易脫髮
秋燥易傷陰,會令頭皮容易枯燥,而且秋天人體新陳代謝逐漸減慢,因此頭髮於秋天會特別容易脫落。想預防脫髮,可在食療中加入何首烏、黑芝麻、黑豆、枸杞子及熟地等養血滋陰食材,並養成早睡習慣及減少洗頭頻率,以改善秋天脫髮問題。

邱穎琳 中醫師

[[[related_posts]]]

TEXT:ELIM
PHOTO:網絡圖片

 

Similar Posts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