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離開原生自然環境,盆器便成了牠們的居所。照料植物之時,可曾意識盆器作為植物之家的重要? 梨木製陶所 TOKI NASHIKI的Wy和Ryan喜歡多肉植物的安靜緩慢。他們將日常種植的觀察經驗累積成創作,為各式多肉植物度身製作盆器,呈現每棵植物的獨有個性。
有生命的石頭
說起多肉植物,相對為人熟悉的是仙人掌,但其實還囊括很多不同科屬,如塊根科、龍舌蘭及漆樹等。尤其觸動Wy和Ryan的,是牠們的形態多變和成長特性:「多肉植物在原生地生長低調,隱藏於沙石之中,與環境融為一體。牠們成長速度緩慢,有如止著不動,安安靜靜,像一塊石頭,卻是有生命的。每一品種有其獨特的演變,跟製造陶藝作品相似。」是次創作,梨木製陶所與Plant Club、植物品牌Plants of Gods、魔界植物,以及在森林和圓嘢4個本地種植單位合作,搜羅林林總總大大小小的多肉植物,為之配上特製陶器,一盆一盆,宛如有生命的雕塑。
就「石居陋室 Living Stone」主題,梨木製陶所花了大半年時間為各式多肉植物製作超過200件盆器。
沒有不美的植物
光照不足的環境裡,多肉植物追逐有限光源生長,外型因而延長傾側,這種狀態為之「徒長」,「徒然」的「徒」。很多人覺得「徒長」的植物,就是不美的植物。於梨木製陶所來說,沒有白白生長的植物:「我們特意挑選坊間少見、外形古靈精怪的多肉植物,為之製作盆器,因為牠們都擁有獨特的本質。原本一條直柱往上生長的,因『綴化』形成許多生長點,長成扁平的扇形、綠色厚葉因『出錦』」呈現白、黃、粉紅或淺綠的顏色和斑紋、使植株生長肋棱錯亂有如岩石的『石化』,又或是『木質化』,這些突變現象都是多肉植物的特性,使其更獨特美麗。」
傾側徒長的白銀珊瑚,配上梨木製陶所的傾斜盆器,像要被風吹倒,但是不卑不亢、夷然自若的穩穩屹立。
照料多肉植物 Tips
Ryan和Wy指,不同植物擁有不同生長條件,因此照顧多肉植物需要了解的,非只植物特性,而是其原生地生態,如氣候、地理環境等資料:「若原生環境幾十天才下一場豪雨,那就一次過大量澆水,然後由得植物乾燥一段日子。模仿植物自然生長氣候,能夠營造合適成長條件。但最重要的,還是用心觀察植物變化,以配合所需。」
Ryan工作疲倦時會去看看和Wy一同栽種的多肉植物放鬆一下:「每當察覺到牠們的微小改變,內心總是喜悅,也會覺得自己似乎對牠們也幾好啊,讓牠們能夠健康生長。」
植物的「陋室」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陋室銘〉劉禹錫
梨木製陶所認為,不同品種型態的植物,擁有各自獨特的本質。不需鍍金造盤,只要合適,自然能呈現牠們美好一面:「為多肉植物度身製造的盆器,不就像是牠們的『陋室』?」
梨木製陶所根據植物根系(直生/横生)以及植物的形狀,斷定盤器的深淺窄闊。這款皺紋獨特的複隆鸞鳳玉, 植物的顔色和紋理則左右盆器的用色及表面處理。
「蝕」盆器系列,原為茶器。創作之初,梨木製陶所翻查多肉植物於原生地狀態,發現他們很多隱藏泥土下,保護自己免被其他生物發現。若想看見植物的全貌,需要掃撥表面沙土,這過程就像考古學家發掘古文物一般。於是他們參考了古埃及及日本新羅、彌生等時代的器皿形狀。盆器上是腐蝕的痕跡,營造經過長時間風化、侵蝕等延續性的效果。表面用上梨木製陶所自己研發的鐵彩釉藥,模仿金屬質感。居住在内的是比較粗糙、帶木質化或部分乾掉的植物,與盆器的侵蝕狀態相輔相承。
植物盆器沒有上釉,能夠保留Wy和Ryan喜歡感覺的陶泥質感,並透過紋理勾勒跟植物外表相互呼應。陶泥同時擁有吸水的特性,透氣、疏水,有助調整濕度,配合多肉植物生長所需。
展覽場地内大部分植物及盆器都可以買回家。盆栽的種植介質配好,細緻得顏色亦有所配合。
給植物造家
市面盆器大多倒模製成,或者適合部分植物,但裡頭一些凹陷處會對多肉植物構成積水問題,導致植物浸爛壞死。「植物離開原生自然環境,盆器便成了牠們的居所。做日常生活器物,服務對象是人,要本住服務人的心、細意考慮人體工學製作器物。給多肉植物創造適合牠們成長的家,就需要了解各種植物的特性:成長形態、所需空間及原生環境等。對象不同,但思維沒有改變。用心觀察是必需的。」Wy和Ryan經過累積和思考的日常種植經驗,讓多肉植物和盆器圓整而一體。
Wy指是次展覽是最辛苦的一次,但能夠完整而理想地呈現梨木製陶所的美學,是滿足的。她尤其感激幫忙籌備的朋友;訪問時,未談梨木製陶所作品,便先仔細介紹合作金工藝術家何靄盈及水墨藝術家王順瑜的創作。
除了多肉植物盆器,梨木製陶所亦邀來金工藝術家何靄盈及水墨畫家王順瑜順「Living Stone」一題創作。
金工藝術家何靄盈擅長直接使用石創作。系列作品中的草花石,又名國畫石,獨特的紋理有如不同小片風景。她將將之抓鑲好,拼上麻紙上的香港山巒。融入自然景觀的草花石,跟多肉植物的生長性質相似。
水墨畫家王順瑜的創作一直圍繞大自然、山水及怪石等主題。他指,中國畫一直沒有特定技法寫實地描繪植物。他跟Wy了解過多肉植物及原生地特性以後,其中一幅作品用上畫石頭的技巧「皴法」來描繪多肉植物的紋理。
不慌不忙的節奏
多肉植物生長速度緩慢,Wy和Ryan正是被其「慢」所吸引:「一些多肉植物品種一年開花一次,每次只開兩天。看著生長緩慢的牠們冒出花蕾,維持狀態許久,然後突然開花,心頭是莫名其妙的感動,就算明知花開花落是平常事。」做陶瓷於他們而言也是很慢的一回事:「陶藝是人和物料不斷溝通的過程和結果,透過身體一動一靜產生,不能急,正如揠苗助長從來沒有好結果。」問到他們認為現在生活節奏如何,Wy回答「不快不慢」:「我想是快是慢不重要,重要是心態。有句說話很精警:不用急,最緊要快。急,即是沒有按部就班。我們喜歡一步一步走,沒有多想,就做好手頭工作,是活在當下的狀態。這大概沒有快慢可言,但有著自己的節奏。」想來,植物生長快慢,是人加諸於牠們的概念。萬物本就以獨有的節奏,自然的生,自然的在。
石居陋室—多肉植物盆器特展
日期:即日起至 5月26日(日)(逢星期一休展)
時間:下午一時至晚上八時
地點:Parallel Space – 深水埗大南街202號地下
#653
TEXT TIFFANY
PHOTO NI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