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薑

「霓虹亮透晚上 ~把城內也照亮」,昔日香港夜景靚得嚟夠class,多得霓虹!

達明一派的《今夜星光燦爛》第一句歌詞是這樣:「霓虹亮透晚上 ~把城內也照亮」隱約提到昔日本地霓虹燈招的輝煌歷史。製作霓虹燈招牌逾半世紀的老師傅劉穩跟說,過去不止彌敦道、上海街滿街璀璨,啟德機場附近的天台都充斥巨形霓虹招牌,抬頭就看見時代的閃爍,間接締造了一代人的集體回憶。

11

 

光輝到此?
穩叔年屆七十,前天做完白內障手術,翌日就除下紗布立即上班,他訪問期間多次重複這句:「時代已經不同了。」製造霓虹招牌全依賴人手工藝,懂得工序手藝的人本地只剩下十五人。隨著街上霓虹燈招被緩緩拆卸,逐漸褪色的還有這種曾經撐起香港半邊天的手藝與元老。

12 16

歲月燈紅酒綠

走進南華霓虹燈公司,穩叔正在工場裡一絲不苟地工作,13歲開始隨父入行,大半生都在這裡度過:「從前學師是要在工場打地鋪住,公司提供伙食,每月工資約二、三十元。以前霓虹燈招行業很興旺,正所謂『多個香爐多隻鬼』,師傅都不會對你推心置腹,所以多數都是『有樣學樣』,學習燒燈頭和駁管。」
1973年彌敦道普慶戲院大廈外的大型樂聲牌招牌,穩叔就有份打造,該招牌由4千多枝霓虹光管組成,當時被列入健力士世界大全,可謂風光一時。但穩叔說時代已經不同,除了人工待遇問題,老一輩和年輕人的思維是南轅北轍:「兩代人工作能力不同,霓虹手藝講求統一,師傅要你這樣『屈』管要跟著做,老師傅較保守,但後生仔要講變通和創造力。」老師傅一個一個仙遊,穩叔說,留下來都是因為少主挽留,盛情難卻,人情關係比老手藝更堅固可靠。

1(3) 1(4)

霓虹環保?

相比本地,外國人其實對霓虹燈更識貨,穩叔說的少主譚浩瀚(William)說:「舊顧客也有,不過現時更多在蘭桂方坊、SOHO開酒巴的外國人喜歡用霓虹燈招。」行內人都說,霓虹燈的燈光是360度射出,較柔和;發光二極管(LED燈)則是平面射出,刺眼也沒感情,而且LED燈難以保養維修,又會製造電子廢料,節能效果沒真的達到,霓虹燈反而更環保。William說外國人就深明這一點。而從文化角度看,英國著名攝影師Keith MacGregor也曾迷上香港街景的霓虹燈招牌,出版相集“Neon City, Hong Kong at Night” ,紀錄香港絢爛動人一面。

 

TEXT/LING PHOTO/ FRANKY, 網上圖片,部分由西九M+, 南華霓虹燈電器有限公司提供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