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事插畫和設計工作的阿塗,數年前憑著在網上創作「高登神獸卡」漫畫而廣為網民熟悉,有時諷刺政治時弊,有時眉批網上熱話。阿塗筆下的「小學雞」尤其受歡迎,外表看似傻痴痴,其實是人如其雞,大智若愚,這位「小學雞之父」不只想畫漫畫,也積極利用漫畫創作來抒發他對廣東話的熱衷,推動廣東話的正字正音。
對廣東話懷有特別感情,原是因為阿塗的成長背景:「我在香港土生土長,母親是泰國華僑,說夾雜泰文的廣東話,父親是潮州人,不懂廣東話,在多種語言環境下成長,更令我對語言產生好奇。」阿塗從小就透過語言的微小差異,確立了身分認同,也因而理解到廣東話的價值:「自小以廣東話思考,以廣東話學習,與這個世界聯繫,廣東話是我的第一母語,當然有不可割裂的情感。」
談到粵語,阿塗一丁點也不「小學雞」,反而認真研究,對其語言特質和魅力別有一番見解:「粵語其實傳承自古漢語,承襲了華夏千年文化精粹,保留了中古漢語多聲韻的特色,以粵語唸起唐詩宋詞,更能體會其平仄聲韻的美妙。」
阿塗以粵語創作,而粵語的特性也較適合其抵死幽默的漫畫風格,可謂同聲同氣,相輔相承,「合晒合尺」:「粵語愛玩諧音、食字,有一籮歇後語、俚語、俗語等,相對來說沒有北方漢語那麼嚴肅。」
而另一個讓他深愛粵語的原因,就是香港曾經蓬勃的創意產業,諸如港產片、港產電視劇等,都使阿塗深受影響,也因此愛上了以粵語創作,並以創作來宣揚粵語的重要性:「除了教育之外,創作是最有力的推廣,能活現粵語靈活生鬼而且豐富多變的文化特色。漫畫正是一種我比較擅長的創作方式。」
此外,在社交網絡「發跡」的阿塗,發現到社交網絡的興起,其實變相也促成了一場粵語的「文藝復興」:「網絡口語文體在討論區非常盛行,而口語創作的網絡插畫更成為了主流,無疑令更多香港人喜歡用口語書寫。」對粵語文化,阿塗決心以創作來捍衛,也對此懷有極大信心:「語言之死在於無人活用,現在大家都在網上我手寫我心,當然有助捍衛粵語文化。」
「要令大家努力捍衛粵語,保育粵語文化,首先是要讓大家愛上粵語。所以我的漫畫都堅持用粵語創作。」 – 阿塗
Text*Jerry
Photo*Franky
節錄自#495 metro P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