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集

防壞眼手冊

上班族見電子產品多過見家人,工作以外,通勤、走路時仍不忘滑手機,除卻要提防電子產品發出的藍光,亦要注意用眼過度帶來的眼睛問題。面對種種原因帶來的視力隱患,定期驗眼固然是及早診斷、治療眼疾的方法,日常培養護眼好習慣亦必不可少。

藍光會傷眼?
「可見光」是自然界所有光波的一小段,由短波到長波的排列,大致為紫、藍、綠、黃、橙、紅,而紫外光、紅外線等,均屬不可見光。而藍光,本屬自然光的一部分,不過因偏向紫光的一端,意味能量較高,不宜長時間接觸。電子產品的藍光濃度較高,與它們朝夕相對,便有傷眼隱憂。不過視光師周國輝指出:「接觸濃度高的藍光會『壞眼』的說法,其實尚未完全證實,不過長時間接觸終究不太好,本身患有黃斑點病變或有相關家族病史的人士,更應小心,因藍光對黃斑點的健康隱憂較大。」

[[[related_posts]]]

真‧濾藍光?
為了保護雙眼,免受藍光傷害,不少人會選擇佩戴濾藍光眼鏡,或在電腦、手機貼上濾藍光保護貼,以及安裝濾藍光應用程式等。周國輝分析其效用時指出:「濾藍光鏡片一般只過濾10至30%藍光,因為沒有必要完全隔絕藍光。畢竟藍光就是我們眼見的藍色,完全過濾就會令許多事物變色。故此即使佩戴了濾藍光眼鏡,一樣會有藍光入眼,不宜長時間地使用電子產品。至於相關的熒幕保護貼、應用程式等,亦沒有數字說明它們能過濾多少藍光。而且與鏡片同樣道理,不會完全隔絕藍光。」

「吸睛」的電子產品
電子產品(如電腦、電話、平板電腦)集工作、娛樂功能於一身,上班族更是「全天候」使用,即使下班了也以「碌手機」為樂,以致雙眼無時無刻都都盯住電子屏幕,有可能引起各項眼睛問題,以下為大家深入介紹。

 


不想眼睛提早「關機」,多關機是常識吧。

解析眼睛殺手

  • 乾眼症
    俗語說,「講大話不眨眼」,原來「玩電話不眨眼」也有不能忽視的殺傷力!視光師表示,長時間注視電子熒幕,眨眼次數太少,會令淚水蒸發過多,可能會誘發乾眼症,令眼睛出現變紅、刺痛、怕光、溢淚、痠澀、乾澀等症狀。視光師會於詳細問診時,根據病人回覆的眼乾情況,以及使用螢光劑看淚水是否足夠,以診斷驗眼者是否患上乾眼症。
  • 黃斑點病變
    藍光穿透角膜與水晶體直射入黃斑部,或會傷害黃斑部感光細胞,導致中央視力、看細微事物及辨別顏色的能力下降,例如中央視力模糊、影像變形等。視光師診斷時,會靠拍攝眼底影像,觀察視網膜上的黃斑區域。

  • 假近視
    長時間凝視同一距離的近物(如手機),會令負責調節焦距的睫狀肌持續收縮,形成調節痙攣,使晶狀體屈光度增加,形成近視的假象,若放鬆睫狀肌的話,近視現象便會消失。但若睫狀肌持續收縮緊張,彈性疲乏,再不能調節焦距,便會形成真近視。除了在視覺及屈光度數測驗檢驗,視光師亦會為驗眼者滴擴瞳藥水,放鬆其眼球肌肉,檢視有否患上假近視。

  • 白內障
    白內障是眼球的晶狀體老化而變黃,為多出現於老年時期的眼科疾病。不過眼睛長期暴露於過量藍光下,亦可能會促使自由基生成,令晶狀體蛋白變得混濁,形成早發性白內障,影響視力。視光師檢查時會滴擴瞳藥水,檢查驗眼者的晶狀體是無混濁。

護眼好習慣

  • 多攝取葉黃素
    葉黃素是構成視網膜黃斑區域的主要色素。多吃葉黃素豐富的食物,例如杞子、菠菜、西蘭花,有助強化黃斑點。
  • 眼濕濕注意
    眼乾時,可滴人工淚液來滋潤眼睛,不必擔心多滴會造成依賴。不過別挑選含防腐劑的人工淚液,以防過敏。此外,要注意人工淚液只有紓緩作用,若是長期眼乾,還是盡早求醫為佳。

  • 紅筋別要收
    眼睛疲倦或缺氧時,眼內冒起紅筋頗有礙觀瞻,選用收紅筋的眼藥水或會即時重現明眸,但不宜長期使用此類藥水,以免造成反彈,使眼睛更紅。而且紅筋出現時,代表眼睛正進行「自我修復」工程,強行收紅筋亦會減慢它的修復速度。
  • 打機別關燈
    黑暗環境下瞳孔會放大,使用電子產品時,就會吸收更多有害光線。如果習慣躲在被窩裡滑手機,建議在入睡前、睡醒後,也要先開燈,再玩手機。

  • 眼球要休息
    望距離較遠的東西,如電腦,可隔20至30分鐘休息一次;較近的如手機、平板電腦,就要隔15分鐘休息一次。注意別於休息時間進行引起視覺疲勞的活動,所以由玩電腦轉成玩手機,並不算休息;眺望遠處,才能放鬆眼睛。
  • 拒絕瘋狂變焦
    乘車時盡量不要用手機,因為途上顛簸,會令眼睛不斷變焦,以便看清手機;如此情形下,會加重眼睛疲勞。

 

周國輝

理大護眼(太古)中心眼科視光師

 

 

 

 

Similar Posts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