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遊蹤

重陽「遍插茱萸」的由來

「遙知兄弟登高處, 遍插茱萸少一人。」詩人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詳。喝菊花酒,插茱萸都是重陽節的傳統習俗。然而,詩中的茱萸到底是為何物?又為何九月九日要遍插茱萸?趁明天是重陽節,現在就來了解一下茱萸的傳說吧!

功效

茱萸,又名「越椒」或「艾子」,是一種常綠帶香的藥用植物。因其濃烈的香味,具驅蟲、除濕、逐風祛風、治寒熱等功效;另外可潤肝降燥、溫中下氣、除濕解鬱,對身心有莫大益處。

 

民間傳說

相傳在東漢時期,汝河出現了「瘟魔」,每逢九月九日便現身,害附近一帶百姓相繼染病,甚至因而喪命。

少年恆景的父母被瘟疫奪走了,連他自己都差點踏進鬼門關。病癒後他決心出去拜仙學藝,望驅走瘟魔。經過四處尋訪,在仙鶴的指引下,恆景終於克服艱險,在一座最古老的山上,與法力高強的仙長會面。仙長被他的勇氣和堅持所感動,教導他降妖劍術,並贈他一把降妖寶劍。

一天,仙長對恆景說:「明天是九月初九,瘟魔又要出來作惡,你本領已經學成,應該回去為民除害了。」說畢便予他一包茱萸葉和一大盅菊花酒。傳授他避邪用法後,便讓恆景騎着仙鶴回鄉。

在九月九日的清晨,恆景按仙長的吩咐,把鄉親們帶到了山上,發給每人一片茱萸葉及一盅菊花酒。中午時分,瘟魔衝出汝河,準備弒虐。怎料瘟魔聞到山上傳來的陣陣茱萸香氣和菊花酒氣,便面露懼色,戛然止步。此時恆景立刻追下山,用降妖寶劍把溫魔刺死。

從此茱萸便被古人稱為「辟邪翁」。在重陽節插茱萸便可以消災避難的傳說亦年復年地流傳至今。

 

佩帶方法

把茱萸的小果實插戴在頭上,或放入香囊中佩掛在手臂上,稱茱萸囊。大多為婦女和兒童所佩戴。

 

[[[related_posts]]]

 TEXT: JENN

 

 

Similar Posts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