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都市人因不良生活習慣而導致肥胖的問題日益嚴重,糖尿病更出現年輕化趨勢。現時香港每 10 個人當中,便有 1 個患上糖尿病。雖然「糖尿病」3 個字早已廣為人知,但大家對它的認識又有幾多少?今期邀請了內分泌及糖尿科醫生丁昭慧,教大家怎樣預防,減低日後患上糖尿病的機會。
改變生活習慣
若不幸患上二型糖尿病,患者需建立健康的生活習慣以控制血糖,回落正常水平。「最重要是減輕體重,改善飲食習慣。減少進食白米及白麵包等高升糖指數的精製澱粉質,改以吃較優質的碳水化合物,如麥包、糙米、蕎麥麵等。」雖然白粥、河粉及老火湯看似清淡,但其升糖指數極高,患者也不宜多吃。烹調方面,建議用蒸或烤的方式,並減少調味及使用 濃味醬汁。「另外,每日應進行 30 分鐘的帶氧運動,並戒掉吸煙和飲酒。」丁醫生表示。
精製澱粉質的升糖指數高,容易提升血糖。
新興稀少糖
稀少糖是新興的代糖,可用於烹調食物。其結構與糖相似,但因為不能被身體吸收,所以進食後也不會提升血糖。「不過切勿因此而放肆地進食以稀少糖製成的甜品,因為製作過程中,同時會使用了牛油及麵粉等容易致肥的食材。」
少食多餐
部分糖尿病患者會透過少食多餐來控制血糖,不過並非人人適用,「要視乎每個糖尿病患者本身服用的藥物類型及個人體質而定,由醫生及營養師商討應少食多餐,還是減少餐數。至於少食多餐,普遍會應用於需注射胰島素的患者。」
患者宜選吃優質的碳水化合物。
預防方法
如果缺乏健康的生活模式,每個人都有機會患上糖尿病。所謂「預防勝於治療」,不論是否高危一族,也應透過各方面的生活配合,好好控制血糖,預防糖尿病。
1|維持理想體重
根據世界衞生組織針對亞洲成年人所定的體種標準,BMI 應維持於 18.5 至 22.9 之間,≥ 23 已屬過重。另外,亦可留意腰圍尺吋,如男性腰圍超過 90 厘米,女性腰圍超過 80 厘米,皆被定義為中央肥胖。
2|定期檢測血糖
建議定期檢測血糖、血壓及血脂,做好自我監測,而且並非每位糖尿病患者都有明顯症狀,所以定期檢測能較易發現隱性糖尿病,及早進行治療。
3|規律運動
每日應進行 30 分鐘的中等強度運動,如急步走、踏單車、遠足及打籃球等。建議應在飯後約半小時做運動,或於運動前進食少量食物,以免做運動時出現血糖不足。
4|充足睡眠
睡眠不足或睡眠質素欠佳會使血糖上升,建議成年人每日睡眠 7 至 8 小時,如少於 4 小時則是嚴重睡眠不足。

內分泌及糖尿科醫生
TEXT: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