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觀

過了「最佳食用日期」其實未過期?

到超市買食物,阿媽教落要看過期日,距離最佳食用日期愈遠愈好。不過加拿大有情侶為了不浪費,專門揀過期貨食用,半年內共拾獲過萬加元食物,他們食用後身體無恙,反而體重上升。兩人將之拍成紀錄片“Just Eat It – A food waste story”,引發大眾關注食物浪費的問題。

紀錄片導演Grant Baldwin與Jenny Rustemeyer計算過,半年內只要付出200加幣就可換來價值2,000加幣的食物。食物大多因為已到最佳食用日期而被成箱棄置,Grant 和Jenny吃了半年這些所謂「過期」食物卻完好無事。究竟「到期日」是安全指標還是消費陷阱?

40%高級垃圾
當紀錄片導演Grant Baldwin與女友Jenny Rustemeyer決定拾廢棄食物時,大部分友人腦裡都浮現到後巷拾荒的寒酸畫面。事實是,他們拾到未拆包裝的高級法國朱古力、中東料理鷹嘴豆泥沾醬(hummus)、整箱乳酪和歐洲高級罐頭魚等。

事緣二人眼見加國每年丟棄40%食物,其中一半來自民居,便決定半年內靠食用棄置食物過活。最後得出總結:廢棄食物並非如想像中的「垃圾」,反而比平日吃慣的食物來得高級,而且數量龐大。期間他們家中雪櫃長期爆滿,每餐都異常飽足,甚至因長期食用某些高級加工食物,令Grant四個月內體重上升10磅。

消費前如能先考慮清楚真正需要,以及食物的保存方法,便減少許多浪費。

[[[related_posts]]]

供應商消費陷阱
吃剩食也如此豐盛,源於大眾浪費食物情況嚴重,背後亦包含食物供應商設下的消費陷阱!大部被扔棄的食物,都只是剛過了最佳食用日期一至兩天,二人認為既然沒有變壞,只要適當保存,便能擺放一段日子。影片中Grant曾多次請求超市將扔掉的食物售予他,超市員工均以衛生、安全為由拒絕。他於是訪問加拿大食品檢疫局(CFIA),發現加國根本沒有法律禁止出售過了最佳食用日期的食品,食品包裝上的最佳食用日期,只表示食品保鮮期,不代表過期後食用就不安全。

影片叫人反思「最佳食用日期」究竟是安全指標還是促進營銷的策略?

消費型社會的高速工業發展,令食物因為些微質量問題便被廢棄,圖中香蕉可能只因未夠熟便被拒超市門外。

未過期便遺棄
檢測質量時,部分食品只因未有註明產地或包裝有些微損壞,便整箱廢棄;有些甚至因存貨太多,還沒過期便被遺棄……當生產和消費都變成浪費,資源終會耗盡,到期時恐怕後代連吃垃圾的機會也沒有。

 “Just Eat It – A food waste story”Trailer
www.youtube.com/watch?v=zkASAZGIuu0

 

#429 Green Film
Text‧Naomi
Photo‧網絡圖片

Similar Posts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