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遊蹤

讓寸草再生

 

大埔區的小島塔門,以廣闊草地著稱,從其英文名字”Grass Island”(草洲)中便可知一二。過去遊覽塔門時,可見牛隻悠閒吃草,人們寫意地坐看白雲漂浮。然而,隨著近年遊人暴增,不少草坡早已禿成「地中海」;若再加踐踏,反會令禿地未能休養生息,繼續寸草不生。

 

 

現時塔門的草地部分被踐踏至光禿,露出底下的黃泥沙石,風化程度嚴重。

帳幕殺草

青青草地,「隕落」成黃黃泥地,除卻因為過多遊人踐踏,亦因紮營者眾。其實塔門並非政府轄下的營地,當局亦不鼓勵遊人紮營;因為營釘和帳幕的重量,會破壞草地或留下壓痕,影響植物生長。而地政總署指,塔門疊石觀景區一帶山坡為未撥用或批租的政府土地,任何人不得長期佔用或在上搭建築物,不過鑒於露營短暫及可移動的性質,地政署少有對露營人士採取土地管制行動。而就保養、管理草地一事,地政處則表示規管露營活動不屬於其工作範疇。

露營不壓草
在塔門露營,並不算違法,若有需要紮營並逗留超過兩晚,便應「朝桁晚拆」,並每晚轉換到較遠的位置,讓泥土有時間復原。拔釘後,要緊記以泥土填平小洞,亦要把壓著帳幕的大石回歸原處。

(網絡圖片)

 無痕山林 負責任遊人

「無痕山林」的原則,是盡量保持原有地貌,尊重野生動植物。具二級山藝資歷的River指,香港人並非有心破壞郊野環境,只是無知之失,畢竟香港從未有系統化地教育市民進行野外活動時應有的做法和觀念。他慨嘆:「有些事情,一個人做沒問題,一百個人做就有問題了。政府鼓勵人們走出郊野,卻甚少考慮郊野地點的盛載能力,預早做好規劃、護養的工作。」近年盛行的「山系乜乜乜」,仿效者眾;這風氣可說有好有壞,好處是鼓勵更多人親近大自然,反面來說亦增加了郊野草地的負擔,造成破壞。不過歸根究底,最重要是到訪者必須學做一名負責任的遊人。

好心做壞事

[[[related_posts]]]

要做到無痕山林,最理想當然是在已開發的步道行走,但塔門草坡上本無路徑。遊人本著好意,通常會走在光禿的黃泥地上;但事實上,重複踐踏同一區域,反而會令泥土因受壓而變硬,疏水透氣能力降低,草坡更難復原。為此,環保界建議政府可考慮劃分地區,以供遊人輪流使用,讓禿地有時間休養生息。而遊人亦應避免穿著「重量級」行山鞋,「無情」踐踏在草地上。畢竟,美草當前,當一回涼鞋 / 赤腳大仙又何妨?

FB: River Frontal

   

#572

TEXT‧CHELSEA

PHOTO‧RIVER

Similar Posts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