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在擠逼的香港,街貓時刻面對各種挑戰:居住環境、糧食水源、天災疾病、虐貓狂徒……還有漁護署的貓籠。縱然危機處處,但生命力驚人的街貓卻仍能保持一貫高傲的性格,堅毅的作風,積極地尋找適應世界的方法。這種誓不低頭的精神,是否與港人有數分相似?
捕捉、結紮、放回
早前的虐貓個案固然使人痛心,但街貓的最大敵人原來是普通市民。貓義工葉漢華(Micros)表示:「只要有人打電話投訴,漁護署便要『做野』,被捉的動物九死一生!」漁農自然護理署每年接收過萬隻流浪動物,平均約八成遭人道毀滅,貓佔了約4,000至6,000隻,數目驚人。

政府的撲殺政策執行多年,但由於棄養問題依舊嚴重,卻又同時進口大量寵物,加上流浪動物的自然繁殖,令整個問題陷入惡性循環,多年來流浪動物的數量都沒有減少。所以近二十年,國際間的動物關注團體便鼓勵以「捕捉、結紮、放回」(TNR)概念為流浪動物絕育,藉此減少流浪動物的數量,希望這樣能夠減少,甚至停止不必要的殺戮。

本地十多年前便開始TNR計劃,但Micros表示,由於資源所限,縱然愛護動物協會每年已為五千隻街貓進行結紮手術,卻仍未能追上牠們的繁殖速度。「一來是前線義工的數量不足;二來是資金問題,愛護動物協會無法負荷更多個案;第三,要得到區內市民對TNR計劃的支持,很困難。」他希望政府能協助宣傳教育,大力推行TNR計劃,停止以撲殺方式處理街貓問題,讓大眾接受與街貓共存。

攝貓,樂與怒
除了擔任貓義工,任職攝影記者的Micros亦希望用自己的一技之長,為貓界出一分力。十年來,他以鏡頭捕捉流浪貓的生活點滴,在網上發佈分享,「最初主要是拍攝街貓可愛的一面,後來發覺牠們與環境之間的關係十分有趣,便希望用攝影紀錄牠們的生活,讓更多人了解牠們,正視牠們的需要。」近日,Micros更舉辦了一個名為「梗有一隻喺左近」的城市貓風景攝影展,希望藉此向公眾宣傳尊重動物權益的訊息。「其實在高樓大樓落成之前,這裡也是牠們生活的地方;只是現在大家漸漸覺得,這是由我們建立出來的社區,我們有權把這些流浪動物趕出去。」地球本來就不屬於誰。

Micros將十五張相片配上動容的標題,集結成一個故事,最近在香港攝影記者協會「前線焦點2011」周年新聞攝影比賽的圖片故事中獲得優異獎。

Micros任職攝影記者多年,工作期間遇上許多拍攝街貓的機會。在他的作品中,有街貓可愛諧趣的一面,也有被野狗襲擊的畫面,充分反映出街貓的生活全貌。
Facebook專頁:捕貓捉影
網頁:www.streetcatfoto.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