夠有營

蜂蜜要慎飲?甜蜜蜜營養之選

在蔗糖及菜糖面世之前,蜂蜜是人類唯一的甜味劑,早在 1 萬年前,已經有壁畫描繪女性從蜂巢中採收蜂蜜的情景。時至今日,雖然已有不同的甜味劑出現,但還是未有一種能取代蜂蜜的地位,皆因蜂蜜比其他糖類多了一份獨特的芳香,而且營養價值豐富,故被視為大自然賜予的甘露。除味道外,其實每瓶蜂蜜都蘊藏著豐富學問,現在就讓我們深入認識如此浩瀚的蜂蜜世界,學會選擇適合自己的天然蜂蜜,過一個甜蜜秋冬。

[[[related_posts]]]

 

真正的蜂蜜
天氣乾燥,很多人都會沖「蜜糖水」潤喉,但很多人都不知道 「蜜糖」與「蜂蜜」各有不同!蜂蜜是採自蜜巢,成分天然,帶獨特花香味,而蜜糖則是經過後期加工的蜂蜜,甜味比蜂蜜天然凸出。而蜂蜜的顏色和味道則與蜜源有關,以不同植物花粉釀成的蜂蜜,在顏色上會呈現不同深淺程度和顏色差異,如白、黃、橙及咖啡色等,並無一定標準。以本地蜂蜜為例,屬春蜜的龍眼蜜及荔枝蜜,顏色較深,屬冬蜜的鴨腳木花蜜則顏色較淺。而在云云蜂蜜中,又以麥蘆卡蜂蜜、龍眼蜜及百花蜜最為港人熟悉。


蜂蜜顏色會因蜜源而出現差異。

1. 麥蘆卡蜂蜜
近年大熱的麥蘆卡蜜糖,是蜜蜂從薄子木屬麥蘆卡茶花樹採集而成,帶有獨特芳香,因蘊含「非過氧化氫」及 MGO 等物質,所以比一般蜂蜜的抗菌功效更強,可作外敷用途,有助加速傷口癒合。

2. 龍眼蜜
龍眼蜜是蜜蜂採集龍眼樹花朵後分泌的花蜜,因為在春天採集,故又稱為「春蜜」。龍眼蜜呈琥珀色,口感順滑,不易結晶,甜香濃郁,帶龍眼香氣,沒有酸味。

3. 百花蜜
百花蜜是集多種花蜜而成的混合蜂蜜,所以不同批次的百花蜜,無論在色澤、香味或甜度方面都各有差異,甚至偶爾會帶點酸味。因百花蜜的葡萄糖含量高,故在 13° C 至 15° C 的環境下便會結晶。

花蜜 ≠ 蜂蜜
花蜜是由植物分泌出來,只含微量葡萄糖及果糖。蜂蜜則是蜜蜂採集花蜜後,在體內經過酵素分解,再吐出而成。經體內發酵後,蜂蜜的果糖及葡萄糖含量會大大提升,故比花蜜更有營養。


蜜蜂被視為勤力的代表,不過其實蜂窩中的雄蜂只負責交配,不用工作,採蜜一事會交由雌性蜜蜂負責。

BBQ 塗蜜糖易增患癌風險
不少人在燒烤時會用上燒烤蜜糖,除有調味作用,亦有人相信其具「下火」功效。但市面上很多燒烤蜜糖其實並非純正蜂蜜,部分會利用果葡糖漿、麥芽糖漿、砂糖、色素等材料製作而成。而且燒烤蜜糖糖分高,容易「搶火」,易將食物燒焦,反而會增加患癌風險。

如何確保是純正蜂蜜 ?
市面上部分蜂蜜會摻入糖漿或砂糖,在購買時可多加留意營養標籤,如果成分表只寫「蜂蜜」,即代表是 100% 純蜂蜜,如果加入了其他成分,一般會在成分表標明。在成分表排得愈前,代表該成分的濃度愈高。

蜂蜜真的可以潤喉?
很多人認為蜂蜜能紓緩乾燥,不過營養師 Annie 指出:「這種說法有機會是出於大家對進食蜂蜜後的感覺,其實蜂蜜對改善乾燥未必有很大的功效,因為要視乎個人整體的飲食模式和是否飲用足夠水分。」不過蜂蜜也有其獨特營養價值,Annie 表示:「蜂蜜的主要營養成分包括果糖、葡萄糖和水分,也有微量維他命、礦物質、胺基酸及抗氧化物質等。如果空腹飲用,能快速補充能量和潤腸的功效。」為免因加熱過度而破壞了蜂蜜的營養成分,建議以 60°C 以下的溫水沖調。

慎飲蜂蜜
「由於蜂蜜主要成分是果糖和葡萄糖,所以含一定熱量,也是游離糖的一種,並非人體必需的營養,所以建議每天最多 1 至 2 茶匙,過量食用會增加肥胖機會,尤其是糖尿病、高血糖及脂肪肝人士要多加留意。」另外,因為蜜糖中可能含有肉毒桿菌的孢子,而由於嬰幼兒的消化及免疫系統尚未成熟,進食蜜糖會有中毒風險,所以不建議 1 歲以下幼兒食用。

Annie Wong

「家營營養中心」營養師 (香港營養師學會認可)

[[[related_posts]]]

TEXT:EL
PHOTO:BRIAN

Similar Posts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