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忽冷忽熱,感冒高峰期不少人看病配藥,可是吃不完或過期的藥會怎樣處理?倒進馬桶?扔入垃圾桶?不慎當廚餘?原來不適當處理藥餘,隨時隨地污染海洋和環境,更甚是,病毒有可能由食物鏈傳到動物及人類身上,小心治病藥物變超級病毒污染地球!
除了海洋,堆填區內的藥物若不慎被鳥類吃掉,甚至從食物鏈回到人體,變成更嚴重的病毒。
香港污水處理廠排出的污水,證實有抗藥性病毒,若流入河流會對生態造成影響。
香港藥劑專科學院顧問藥劑師鄭綺雯指,有市民會誤把藥餘當廚餘混合處理,用作堆肥,有機會將藥物變種變病菌傳回人體!
釀海洋和生物危機
不論將藥餘倒進馬桶、垃圾桶或當廚餘扔掉,都是港人常見的錯誤做法。香港藥劑專科學院顧問藥劑師鄭綺雯指,已有研究顯示藥餘污染海洋:「香港污水處理廠排出的污水,證實有抗藥性病毒,這些病毒一旦流入海洋,會影響自然生態平衡。舉例如果魚類吸入抗生素或者雌激素,會影響荷爾蒙,可能會變得巨型甚至畸形。」美國亦早有研究證實哈德遜河的細菌,對西環素類及盤尼西林類的抗生素有抗藥性。
人口老化,醫院大量玩藥給長者或會導致藥物浪費,藥劑師鄭綺雯建議政府應為長者提供藥物處理的教育。
藥物對海洋生物影響
抗焦慮藥物oxazepam-令河鱸變得具侵略性。
消炎藥Ibuprofen-使雌性斑馬魚對雄魚出現求偶冷感。
精神病藥物fluoxetine-促進魚、蝦、貝類等水生動物性腺成熟,甚至加速排精、產卵等。
藥餘在海洋及泥土中聚積,除造成環境污染,病毒更有機會從食物鏈回到人類身上,變成另一種病菌危害健康,鄭綺雯:「試想像我們吃下這些魚類或由藥餘堆肥來的蔬菜,後果不堪設想。」
濫用 浪費藥資源
要解決藥餘情況,鄭綺雯認為先要了解為何「有餘」:「社會常說要珍惜資源別浪費,但似乎未在藥物上見效。市民總希望醫生配藥愈多愈好,但又未必會聽從指示把藥物服完。最常浪費的是抗生素,必須將整個療程的藥丸完畢,但大部分人康服便停藥,剩下的變成藥餘。」濫用抗生素,藥物亦會經糞便排放至污水內,污染環境。
老化問題亦是藥餘的另一大原因:「為免長者舟居勞頓,院方一般會配四至六個月藥給他們,長者一旦中途轉藥或不幸逝世,餘下的藥物便會被扔掉。長期病患和癌症病人亦面對同一問題。」鄭綺雯希望糾正市民對使用藥物的觀念,藥物也是不可隨便浪費的資源,就連藥物的膠囊、包裝,隨便濫用或棄掉,都會直接對環境造成污染。
台灣各市都有藥物回收計劃。
定期檢查家庭藥箱,有過期藥物應交由藥劑師處理,切勿隨意扔掉污染環境。
仿英美 設藥物回收
如何處理藥餘,香港有法例監管商營醫療廢物,做法是先由藥劑師部門作分類,然後經由環保署回收及作高溫燒毀,以確保安全,而回收費用需由商營機構自付。至於家居藥餘,則未有一套管制措施,其實很國家都有家居藥物回收計劃,可供香港參考。
美國-藥物回收計劃由政府付費,並安排藥劑師為市民做藥物檢查及教育(medication check up)。
英國-建議把家居剩餘藥物交回藥劑師。
南韓-藥房設有家居藥餘回收箱。
台灣-部分藥房設有家居藥餘回收箱,台北市政府甚至將回收站紀錄在google map上,方便市民回收藥餘。
為推動香港藥餘教育,市民如有藥餘可致電8100 4226查詢。
#393 Green
Text‧Naomi
Photo‧網絡圖片
立即登記成為夠Green會員,獲取「買得綠」商戶的獨家消費優惠!
詳情請登入:https://bit.ly/2LMI20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