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永遠不知有否明天,浪費半年也很多。」
初識Aiko,她的身分是模特兒,現是網路上的視覺藝術家。Aiko大學修讀時裝設計,年紀輕輕便為理想,踏上迂迴道:「兒時自學懂執筆已不斷畫,家中的牆滿佈我的大作,一直知自己的強項在此,別人當畫畫不過是一種技能,這卻建立了我的自信。選科想修視覺藝術,可是家人第一個反應就是:『找到工作嗎?』大學選修時裝,是對家人妥協。讀最後一年,執起畫筆不再是畫設計圖,而是時裝插圖,我才滿足,覺得這樣才用上自己的長處。最終畢業前半年毅然離開,人生永遠不知是否有明天,浪費半年也很多。」
畫想畫的畫
當時裝插畫師不純粹令Aiko自我感覺良好,她真正受到賞識,曾為 Love Moschino設計時裝插畫,又代表 DOLCE & GABBANA 出席畫作活動。她另有創作塔羅牌、節日卡等私人商品,當作品變為商品,清高的藝術家如何面對?「現實需要取捨,我堅持每項工作都保持自己的風格,將客戶的要求視作訓練,這樣的創作也是訓練。例如本身我不會用電腦畫畫,但回應客戶要求反而讓自己打破自己界限,慢慢學習。」百貨應百容,回應客人要求變成自己的經驗,也是Aiko的得著。
Aiko的水墨畫作「一墨四說」。
另一方面,就算做藝術創作,一些畫廊也有令人失笑的要求,只在乎畫作市場。Aiko笑言:「香港人買畫,一是買名氣,要有投資價值,所以畫廊來來去去只有幾個人的畫,沒甚麼機會給予新人。另一種則是放在家中作擺設,所以agent有時會要求你畫多些五顏六色、色彩繽紛的畫。」那麼近來鍾情水墨創作豈非「滯銷」?Aiko才不擔心:「我喜歡任何可以表達澎湃情感的工具,墨是水性的,當我靈感爆發時,水墨很易著墨,而且不能塗改,最能表現那刻情感。我早期的畫全部售出,買家全是外國人。只有他們才願意買新人畫作,只要喜歡就買。」文字有它的限制,畫卻是可與全世界溝通的語言,所以她一直以畫表達她所思所想。
在宣紙上畫的水墨畫,題為 ”Rise after Fall”。
說想說的話
香港地價值,「模」貪錢,藝術家乞食,而且工作性質風馬牛不相及,怎麼可以身兼此兩職?Aiko直言為了錢:「沒有空間,難隨心所欲,想畫一幅大一點的畫都不能,model工作讓我慢慢有積蓄,助我擁有自己的studio。」很多人以為做model就是著靚衫擺幾個pose的花瓶,Aiko卻有其他體會:「拍攝工作對我來說是放自己的人像入一幅藝術感的畫中,讓我尋找到自我,也幸運因為有自己的特質,所以不被視為『模』。做model令我接觸更多人,我認為畫要成長,人都要成長。」Aiko享受在香港創作,珍惜此刻仍然擁有的自由,可以說想說的話,可是未來她希望可以周遊列國,認識更多人,眼界更開闊,藝術生命更豐富。
Aiko Narissara Yeung 楊馥甄
香港視覺藝術家,2012年全情投入藝術創作,獨特風格,短短半年間,舊有作品全部售出。
Instagram:aikonari.a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