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洲草原上,幸運的話,也許能發現一個修長的身影在眼前飛快跑過。稀有的黑足鼬,雖然樣子萌萌,看似友善,但戴著黑色面罩的牠們,向來只會獨來獨往;不愛定居,只會在洞穴之間歇息;現時全球只有約300隻,更一度面臨絕種的下場。這隻蒙面獨行俠有什麼特別?一起來看看吧!
形態黑足鼬(Black-footed ferrets),是唯一原產於北美洲的鼬鼠,只生存在美國蒙大拿州東北部,南達科他州西部和懷俄明州東南部。牠們體長31-41厘米,尾長11-15厘米,體重約1.5至2.5磅。皮毛為黃色混合灰白色。有著黑色的尾巴和四肢前端,因而得其名。眼睛周圍有大塊黑色的花紋,猶如戴上了面罩,十分可愛。雖然腿很短,卻非常發達和強壯,有利挖掘。
習性野生黑足鼬的平均壽命只有一至三年,為夜行動物,多數在地底下生活。修長的身體讓牠們能輕易、快捷地在洞穴內走動。然而,有別於一般洞穴動物,牠們不會自己築巢,只會用其他動物遺棄的洞穴作休息和狩獵場所;領土意識強烈,常常為了爭地盤而打鬥。
除了照顧幼兒和繁殖季節,大部分時間都喜愛獨處。是不折不扣的蒙面獨行俠。
主要食糧為土撥鼠。一隻黑足鼬每年可以進食100隻土撥鼠。
幼兒時期的黑足鼬
據世界自然基金會(WWF)所指,受到人類發展及氣候變化等因素影響,黑足鼬漸漸失去棲身地。牠們於早於1967年被列為瀕危物種,在動物組織和動物園未進行保育工作之前,數量更只有18隻。一度被誤要絕種。直至美國專家於過去十多年,利用冷藏的黑足鼬精子,以人工授精方法培育黑足鼬,才讓此品種不至消失。現時地球有約300隻黑足鼬,皆棲身於美洲。
TEXT: JENN
[[[related_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