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遊蹤

自我管理

形象,是自尊、小我(ego)的具體例子,從小自尊已主導我們去選擇,某程度自尊對人生影響深遠。

最顧及形象的荷里活明星,為怕失去鏡頭前的既得利益,經常鞏固外表形象來討好觀眾,將內心一面隱藏,不少名人不懂處理,長年累月形成自我矛盾的心理問題,難以抽身。究竟怎樣才可抛開植根內心的自尊,放下由此造成的壓力與負面影響?

Marilyn Monroe
「我想從肉身抽掉自己,讓其他靈魂主導我。」

River Phoenix
「感受到有另一個人覇佔了我的身體。」

Winona Ryder
「我盡己所能讓電影主角的靈魂進入身體。」

Johnny Depp
「我的體內住了很多人,有達30多個。」

世襲的小我
每個人都會為自己定下特定形象,設計師要前衛,明星要華麗,公關要得體,教師要嚴肅,領袖要鶴立雞群,band友要爆粗等,這些形象對我們來說是具體化的自尊,也是保護自己的生存之道。所以為了生存,人會順從自尊心,並認為由自尊主導的行為都是對的。

成長於傳統中式家庭,相使每人都記得以下發生過的事:

1. 母親未徵詢孩子便將他心愛的玩具、筆記、藝術作品丟去。
2. 體罰做錯功課,成績差的孩子。
3. 孩子選科要遵從父母。
4. 孩子天生喜好、能力不被父母認同,成長經歷許多矛盾和缺乏自信。

教育專家 Kenneth Lai目睹不少現今家庭問題都在於父母太自我:「這些都是父母自尊心過大,忽略兒童自尊心而出現的傳統家庭問題,兒童長大後就算立誓不重蹈父母的思想觀念,但上一代的『自尊』已從小潛移默化心中,自己卻不為意。」

「現代人的複雜心理就像一層又一層的衣服,是由許多代前人的自尊心堆疊得來,導致心理包袱愈來愈重,令現今無論成人或兒童壓力爆煲。不幸的個案兒童甚至因此出走或自殺。」

從分享抛開主觀感受

Kenneth 自小經常受體罰,父親有時甚至使用木棍,他的童年充滿暴力和恐懼,長大後當自己擁有三個小孩,他也明白當年父親的感受,也意會到家庭教養是一種世襲。

「祖先許多代都貧窮和低學歷,後代世襲了匱乏心態,以急功近利的信念來教導孩子,用極端方法來鞏固自己的價值,如呼喝、打鬧、命令、羞辱等,因此我修讀兒童心理學,希望自己脫離這種世襲影響。」

Kenneth 發現要拋開被潛移默化的自尊,要懂得以行動表現理性,例如學懂從孩子的面部表情判斷他們的感受,不用主觀角度看事情。如家長都愛問小孩:「你今天開心嗎?你學了甚麼?」其實最有效是懂得問:「你可以說多一點給我聽嗎?」分享過程才是重點,小孩最需要學懂去感受。

Tips from Kenneth

父母若太忙沒時間與孩子溝通,就要運用創意。在家中留言板寫下一些讚賞、鼓勵或幽默的分享,孩子感受到關懷自然樂於分享表達內心世界,中和了父母、小孩的壓力。

#408
TEXT.POLO

Similar Posts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