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遊蹤

自家製 私人遊樂場

小時候,大家或許都像筆者般,曾經幻想家裡有過山車、搖搖板、鞦韆、滑梯等遊樂設施,簡直是兒時夢寐以求的心願。長大後,知道香港地寸土尺金,想擁有一個專屬的玩樂空間,幾乎是天方夜譚。不過,元朗八鄉的一間小屋裡,有對父母為三歲兒子建立了一個小型遊樂場;除了有木製玩具車、鞦韆,還有一個高兩米的滑梯,原來夢想可以成真!
復刻DIY傳統
提起「土炮」遊樂場的誕生,鍾惠恩和吳家俊夫婦說一切始於偶然。「為了方便在房裡照顧仔仔,我們動手砌了一張木板BB床,一開始是出於實際需要。」後來想到,要讓兒子吳也(也也)有一個安全的玩樂空間,於是在客廳內加置一塊厚木板;逐漸愈造愈多,更親手製作各種大小玩具。媽媽惠恩說:「昔日物資貧乏,兒時大家都愛DIY,例如縫筆袋、造紙公仔等等。即使時代變遷,今日的小朋友和成年人,仍然可以親手造自己想玩的物件。」例如他們會以木塊,配以文具舖買來的勞作套裝,加上公仔眼睛和手腳,造一隻四不像的怪獸玩具,然後父母小孩玩上半天,齊齊樂在其中。
以掃把改造的小狗頭,是參照家中寵物小白而造。

自製木鞦韆,是兒子也也愛玩的遊樂設施之一。
惠恩與家俊擅長木工,曾為不少機構造過各式木餐具、書櫃、流動書車等等。

夫婦倆為綠色和平製作的鯨魚佈景版。
鍾惠恩(左)及吳家俊(右)夫婦二人,為兒子吳也(中)親手製造了不少玩具,堪稱一個小型迷你遊樂場。
碌架床變滑梯
惠恩與家俊夫婦倆手造的「私家樂園」中,最令人大開眼界是一道兩米高的滑梯。阿俊分享,有次二人看到閒置的碌架床,就想到不如改裝成滑梯;把上格床板拆走,以木方製作斜的骨架,連接下上兩層;最後鋪上防火膠板,其中一塊曲面,由許多塊板濕水壓彎拼成,下方設有小地台,加上六個車轆,雖然「土炮」,但兒子卻玩得極度開心。而製作物料上,他們通常就地取材,使用原始木材,或者改造人家捐贈的二手玩具。「例如木車仔的控制手把來自舊木材,車椅子用公園廢置的木頭改裝而成。」他們亦會發揮創意,在不裁切物料之下,將各種木條拼湊成手造滑板車,玩起來絕不比廠家出品遜色。
以碌架床改裝的滑梯,雖然看起來頗斜,但設有摩擦力強的防滑膠板,並加長了滑梯,減低滑下地面的衝力。

小孩子設計師 
設計模式和方法也許有限,但小朋友的創意可是無限。夫婦倆笑稱,有時不少創作意念,正來自也也本身。「有次他將兩架木製滑板車疊起來玩耍,我們百思不得其解,細問下才明白原來他想把兩架車連接起來,變成一部小火車。」於是他們為孩子實踐創意,在木車尾部鑽洞,令另一架木車的車輪可置於洞內,讓兩部車可以隨時合體,儼如孩子最愛的火車般。
自製創意玩具車
雖然市面上有大量玩具出售,但惠恩與家俊卻寧願花心思自製玩具,「希望透過舊物改造,潛移默化令也也學會珍惜,減少浪費。」他們鑽研出各種獨特的木板車款式,讓愛車的兒子玩得更投入,也也更喜歡得這批木車子命名。
小火車「史史3號」
以枱鋸裁夾板,再用木工膠水把兩塊夾板黏好,在木板上鑽洞及安裝手把和車輪。車子設計一高一低,較低的一架車身上有小洞,可放入後方車子的車輪,連接起來便如火車卡般行駛。
滑板車「史史2號」
用閘鋸裁切木板後,以割磨機磨走部分木材,在木板前方及側面鑽洞,裝上圓木條,最後安裝車輪。
木頭車「史史1號」
車上的木椅子是由拾回來的木頭製成。先用閘鋸裁切木板,在板上鑽洞後,裝上圓木,再加上手把、木椅子和車輪。轉動手把便可控制木車左右移動。
手製木玩具注意事項
1. 回收卡板後,必須先拆去釘子及去除雜物,以免傷及小童。
2. 刨木時要整齊平滑,避免有木刺。
3. 製成的木玩具,可塗上木器保護油,令玩具更耐用。
4. 塗油時多上兩至三層,在塗每一層油之前,先以幼沙紙打磨,讓塗面更細緻。

[[[related_posts]]]

 

Text: Ellie
Photo: Billy; 受訪者提供照片

Similar Posts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