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心晴

腸易激綜合症
持續肚痛「元兇」

你有否試過乘搭公共車輛時,肚子突然痛楚難當?又或者開會時肚子絞痛卻不能離開?絞肚痛的確為日常生活帶來尷尬時刻,幸運的話你可以立刻到洗手間解決,相反,你就只能捱著痛楚冒著冷汗「死忍」。其實看似簡單的肚痛,如若發生頻繁,例如每月達3次或以上,又或是正在不知不覺間影響到日常生活,即表示你有可能患上「腸易激綜合症」。


 

與生活方式相關

「腸易激綜合症」(Irritable Bowel Syndrome)亦稱為「大腸易激症」,又或一般人所稱的「腸敏感」,多於大腸內發生,是腸臟功能紊亂、失調或過敏所引起的病症。病徵出現並無單一原因,但跟個人生活和飲食習慣息息相關,例如與環境、情緒、壓力甚至遺傳都有不同程度的關係。

 

情緒壓力加速病情

「腸易激綜合症」徵狀並不明顯,患者往往只是腹痛、腹脹、便秘或者肚瀉,因此較難察覺。曾經有患者因持續肚痛、便秘和肚瀉需要求醫,但進行了大腸內視鏡檢查、胃鏡檢查及抽血檢查後,所有結果均為正常,排除了罹患大腸癌、腸臟慢性發炎等其他嚴重疾病的可能性,深入了解病人的生活習慣和精神狀況後,最終被診斷為患有「腸易激綜合症」。事實上,這個病症的成因與病人的情緒壓力和心理有莫大關係,大部分患者可透過改善工作環境或工作方式,令壓力得以舒緩後便可減輕腹痛等問題。

 

「腸易激綜合症」4大類別:

「腸易激綜合症」大致可分為4大類別,根據一項外國研究顯示,多達75%患者在1年內會改變類別。

1. 肚瀉型:大便多呈糊狀或水狀,絕少出現大便過硬。

2. 便秘型:大便多數過硬或太乾,絕少出現大便稀爛。

3. 混合型:大便時稀時硬,兩者會有交替出現的情況。

4. 無法分類型:大便多數正常,甚少出現過硬或稀爛情況。

 

治療方法:

「腸易激綜合症」只能緩和病徵,減少腹痛為患者所帶來的不便,並無根治方法。現時的藥物治療均以針對個別徵狀為主,例如服食解痙藥、排便藥、抗抑鬱藥、抗生素等,患者可針對不同的情況,按醫生的指示服藥。同時,服用益生菌亦有助平衡腸道細菌,保持腸道健康,減低復發風險。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