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心晴

總把事情一拖再拖,是懶惰還是拖延症?

轉眼又到年終,你在年初訂下的目標實現了嗎?還是一拖再拖無法完成?回顧這一年,有否發現使用「拖字訣」的情況愈來愈多?而你是否已成為「死線」前一刻才開始辦事的deadline fighter?經常藉故推遲或逃避事情,到底是惰性,還是患上「拖延症(Procrastination)」不自知?立即看看心理輔導員Amy如何解說!

 

患者拖延情況重複出現 易捲入矛盾情緒漩渦

「拖延」必然是拖延症的主要徵兆,Amy認為每個人也會出現拖延情況,只是程度不同,但患有拖延症的人士,會經常出現此問題,亦不時因拖延而帶來麻煩或嚴重後果。拖延症患者通常感到沒有動力,同時腦海裡有多種想法令自己感覺矛盾,又會因事情完成不了,而出現憤怒、焦急、自責、對自己失望等負面情緒。

 

「大部分患者心知拖延的後果,但卻因自我管制失調,內心和行為出現矛盾,才遲遲未能開始或完成事情。當拖延情況重複出現,患者情緒會進一步受到困擾,甚至可能引致抑鬱和焦慮。」Amy指出壓力及焦慮是拖延症的成因,有些患者受壓時會增加焦慮情緒,當焦慮愈嚴重,思想就愈混亂,容易捲入矛盾漩渦。

 

 

完美主義或高要求者 患拖延症風險較高

除了心理壓力之外,性格也會影響患上拖延症的風險,「例如追求完美主義的,或自我要求高的,也較易患上拖延症,他們害怕失敗或失敗之後的評價,愈想做得好,就愈難踏出第一步,他們的擔心造成了拖延。」另一邊廂,自信心較低的人士,患拖延症的風險亦相對較高,「當壓力出現時,他們不相信自己能做得好,動力不斷下降就出現拖延的情況。在我接觸的個案中,有學生因擔心功課做得不夠好,思前想後,遲遲不能落筆,結果到了deadline仍未開始。」

 

Amy表示個人成長經歷或心理創傷,也是患上拖延症的風險因素,「舉例來說,學生A曾因功課問題,給老師當眾責罵,因而感到羞恥及自尊心受挫,其後每當要交功課,也會想起被責罵的情景並產生無比壓力,為了逃避責罵,拖延交功課就成了他保護自己的方法;又或在成長期間,因父母過分控制而又不能反抗的情況下,拖延變成了一種反抗方式。」

 

勿輕視拖延症後果 造成心理負荷並影響生活

Amy建議一旦發現上述拖延症症狀,應馬上尋求專業人士或輔導員協助,以了解自己狀況,如有需要,可選擇進行心理治療,因拖延症隨時影響工作或學習表現,甚至是身心健康,不能掉以輕心,「患者若長期拖延或逃避某些工作,在職場上,上司會對其印象大打折扣,嚴重的話或會被辭退,在學業上,則會影響功課分數、操行成績等。這些不理想的結果,有機會加重患者心靈負荷,當負面情緒多到不能承受時,身體就會出現不適(Psychosomatic Symptoms)。」Amy曾接觸過的拖延症個案,多數患者都是已出現身體不適的情況,或因拖延而發生了不能改變的後果,例如被辭退,才尋求協助,她表示坊間有很多心理治療方法,也可有效解決拖延症的根源問題,最常見有認知行為治療、情緒導向治療、家庭治療等。

 

此外,拖延症易與懶惰混淆,這亦是拖延症常被忽略的原因之一,「拖延症背後包含多種心理因素,包括內心情緒,不斷重複又不能控制的記憶、畫面或負面想法,以及不自在的身體感覺,因此必須解決有關心理因素,才可改善拖延習慣。」相反,Amy認為懶惰沒有太多心理因素影響,問題較易解決,且當事人亦較易知道因由,例如不感興趣、目標太高等,若得悉原因就可調教目標或作出其他選擇。

更多資訊:

我手治我心 禪繞篇 放下橡皮擦 讓藝術打開心靈宇宙

我手治我心 和諧粉彩篇 療癒指繪 重尋快樂

我手治我心 靜觀書法篇 用筆觸盛載感受 重塑寬己之心

 

[[[related_posts]]]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