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將至,在這個人月兩團圓的節日,當然少不免跟親友相聚,一邊喝茶品嚐月餅,一邊欣賞皎潔的明月。但在佳節背後,月餅禮盒、燈籠、月餅⋯⋯這些應節物品卻為堆填區製造了大量垃圾!有見及此,編者特別精選了5個環保貼士,讓大眾在中秋節前逐步實踐,減少製造節日垃圾,過一個綠色中秋!
1. 好好預算所需月餅數量
香港人在每年中秋節都會丟棄大量月餅,造成嚴重浪費。建議在購買月餅前,先預算好所需的月餅數量。如家中已有過量的月餅,則可以轉贈給慈善團體或親友享受。
2. 告別過度月餅包裝
近年月餅禮盒愈見華麗,盛載月餅的膠兜、鐵罐、硬卡紙皮⋯⋯過度的包裝往往會製造大量節慶垃圾。建議大眾選購簡約,或以再生紙製造的環保包裝月餅禮盒,或在佳節過後,把禮盒內的包裝分類回收,減少垃圾的數量。除此之外,市面上亦有些傳統餅家或裸買店,會提供無包裝散裝月餅讓客人自攜容器到店選購,希望大眾可以從源頭減廢做起,為環境出一分力。
3. 避免使用即棄螢光棒
螢光棒的液體由多種化學物組成,如螢光劑溴化乙錠(Ethidium Bromide)和羅丹明 B(rhodamine B)等,棄置不當會污染土壤和水源,加上外殼由塑膠聚乙烯製成,難以被大自然分解,容易造成環境污染。另外,由於螢光棒的管身極幼,內裡的雜質難以被清洗,故也不能回收。因此近年來不少環保團體都鼓勵大眾避免使用即棄螢光棒,並以可重用的發光品作為替代。
4. 自製環保燈籠
現時於市面上買到的燈籠,大多以多種不同物料混合組裝而成,在棄置後難以分解及回收。因此,建議選購由再生物料製成的燈籠,又或是親手DIY,只需花點心思,便能將柚皮、廢紙、罐頭等廢物升級再造成環保燈籠,減少製造垃圾。
5. 自備可重用餐具
不少人都會在中秋節與親友們到公園慶祝佳節,可是,這些賞月活動卻會產生大量的塑膠垃圾,如膠刀、膠叉、膠杯等等。建議大眾自備可重用的餐具取代塑膠物品,將即棄垃圾的數量減至最低。
在每年中秋過後,不少慈善或環保團體都會舉行不同的回收計劃,讓大眾參與,希望能減少節日的浪費,度過一個環保中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