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涼亭,總是想起紅柱子配綠瓦片,還有經典的飛簷。本地以中式涼亭作主導,設計流於典型,功能上沒錯能讓人在盛夏唞唞氣,避開狠毒陽光,觀感上卻稍嫌老氣。若果有典雅的西式涼亭,在遮光擋雨的同時,又能幻想自己置身於西式大花園中,給人貴族般的感覺覺,想來也不錯。由殖民年代至今,香港不少西式建築,唯獨西式涼亭寥寥可數。閒時想扮扮貴族,原來並不容易。

何以本地涼亭中式多西式少?這跟氣候有莫大關係。港大建築文物保護課程主任李浩然博士指,西方向來沒有涼亭︰「歐美偏冷且會下雪,涼亭是中國建築的傳統。」
然而,何以電影中英式或法式偌大庭園中,會有那種金屬造的通花拱頂涼亭?李博士說︰「家裡有大片草地建公園和涼亭的,一般是貴族;西方涼亭也只作裝飾,詩情畫意一下。想想天氣太冷,根本不可能在戶外坐太長時間。只有夏天較熱的法國和意大利南部,涼亭才具實用價值。」


對中國人而言,涼亭不止用來避雨擋太陽,不少詩詞歌賦中,亭多指涉別離和思鄉。唐代著名詩人白居易就曾記載「五里一短亭,十里一長亭」,親友遠行時,就會在亭中餞行話別。另外有一種叫「功德亭」,村民回饋故鄉修橋補路的同時,亦會興建涼亭供同鄉聚腳之用。

TEXT.JILLSAND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