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本,同樣是精油師和中醫師的一把重要鑰匙,縱使各施各法,卻有異曲同工之妙;而當精油師與中醫師相遇,到底會擦出甚麼火花?精油師Bigbig與中醫師Monica,均是天然愛好者,相遇相知,一拍即合,希望結合中西療法取長補短,並透過社交平台分享簡單保健方法,讓繁忙都市人學懂如何善用大自然作養生禮物。
草本、平衡、保健 殊途同歸的中西療法
Monica指出,中醫相信「天人相應」,人們處於大自然當中,受不同天時地域影響,故要順應天時及氣候,才能達致身體陰陽平衡,而西方芳香療法亦有類似概念,加上也是以草本植物為核心工具,「西方精油是植物精華,以植物的花、果皮、樹皮、根、種子、莖等部位,經由特定萃取方式所得。至於中醫,自古就有『神農嘗百草』之說,用藥時會選取花類、子類、根莖類等,每個特定部位有不同效果。」Monica以中醫常用的花類來舉例,如治療感冒的銀翹散中有金銀花,取其輕清之意,散邪外出,其用法與芳香療法的理論相似。
「另一邊廂,在西方精油世界有木類、 根類,常作貼地及穩定之用,中藥亦有相近的用法。」Monica表示除了使用草本作治療媒介,「平衡」和「保健」亦是精油師與中醫師經常提及的重點,兩家學說也強調未雨綢繆,希望大家可在未病前注意養生,別等到病重之時才去處理。
結合「西方精油」與「東方經絡」的按摩法
以按摩治療或保健,是精油師和中醫師另一共通之處,精油師重視整體性,按摩時會用上精油及按摩油,中醫則著重精準的穴位位置及手法,較有針對性及較少運用工具。Bigbig認為,把兩者湊合能有事半功倍的效果,「精油的分子非常細,較易由皮膚或肺部吸收,選用具治療功效的純正精油,配合中醫穴位經絡按摩,可通達全身,特別是經過鼻腔把信息傳至大腦的下丘腦,刺激身體產生荷爾蒙,達到更理想、更具針對性的生理和心理效果。」
Bigbig補充,只要有具治療功效的純正精油在手,並使用適當,每人也可擔任自己的保健師,「若真正了解到精油的功效,再配合穴位及經絡的循經大概位置及方向,便可隨時隨地應用出來,如頭痛、暈車浪時,可以薄荷精油按摩太陽穴,薄荷精油含有能鎖住P物質(Substance P)和鈣通道的功效,帶來止痛效果。」而Monica提到,中醫典籍記載「通則不痛,痛則不通」的理論,若氣血暢通就不會疼痛,而疼痛說明氣血不通。每天以精油作按摩,與中醫十二經絡及穴位產生交互作用,可更有效地促進血液循環,紓緩各種身心狀況。
紓壓助眠小貼士
精油穴位按摩教學
建議精油:
薰衣草:有助紓緩、鎮定
雪松:有助分泌褪黑激素
岩蘭草:有助深度放鬆,其氣味滿帶「貼地」感覺,可作安撫情緒之用
伊蘭伊蘭 :具鎮靜功效,可用於穩定心經,幫助入睡
建議穴位及經絡:利用上述精油,以按壓、指揉、點按方式進行精油穴位按摩。
頭部:
百會穴:位於頭頂正中央,可從兩耳延伸向上,與眉心中點交會處
功效:安定神經、紓解情緒
風池穴:位於後枕骨下緣、頸椎外側處
功效:改善失眠、舒緩頭痛
手部:
神門穴:位於手腕橫紋,靠尾指那一側的凹陷處
功效:安定心神、改善失眠
合谷穴:位於雙手手掌虎口處
功效:調暢氣血,改善淺眠易醒或不易入睡狀況
內關穴:位於手腕橫紋中點往上三橫指寬
功效:安定心神,改善淺眠或整夜失眠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