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集

秋冬將至 提防呼吸道疾病

本港人煙稠密,空氣污染、氣溫轉變等均容易引起鼻腔及氣管不適。踏入秋冬季,更是誘發呼吸道疾病的高危季節。是次請來註冊中醫師為大家講解呼吸道疾病,並讓大家從生活細節入手,調理身體,防患於未然。

秋冬高危季節
每當踏入秋冬季,天氣由熱轉涼、由濕轉乾,當中的溫差改變會令肺氣弱的人容易患上呼吸道感染。所謂的「肺氣弱」,即因經常熬夜、食無定時、煙酒習慣、工作壓大力,情緒不穩而導致呼吸系統較弱,說話不夠中氣,容易氣喘、感到疲累。如經常因溫差而出現鼻敏感症狀,出入冷氣地方、有陽光便會流鼻水、打噴嚏,亦是肺氣弱的表現。

楊醫師補充,春夏秋冬均有其對應的五臟六腑,秋天則是肺氣當令,即如果在這段時間養好身體,肺便會強健起來;相反,如果在這段時間保養不當,一旦著涼,便會容易出現一系列的呼吸道疾病。值得一提的,是「肺主皮毛」,皮膚和肺部健康有著相連關係。呼吸道疾病也可能會衍生出皮膚敏感,如濕疹、玫瑰痤瘡、暗瘡等。

不同類型的咳嗽
每個人的咳嗽情況皆不盡相同,部分因感冒引起,部分則是慢性敏感咳。從中醫角度,咳嗽亦有虛實之分。所謂的「虛症」,是相對慢性一點,如因肺氣虛、脾胃虛、腎虛而導致的咳嗽;「實症」則多因外感而起,起病較急、較快,亦相對較快痊癒,當中可分為風熱、風寒及風燥感冒。風熱感冒患者容易喉痛、暴躁,痰色偏黃,日間咳得多,夜晚咳得少;風寒感冒患者經常「沾寒沾凍」,痰色偏白或透明,質地較稀;風燥感冒患者則會口乾鼻熱、鼻乾喉涸,是現時氣候最常見的感冒類型。

注意生活習慣
對於鼻敏感等慢性病患者而言,秋冬時節更是病發的高危季節,此段時間可多作調理。楊醫師建議,在沒有感冒的情況下,可因應個人體質燉湯水,如豬腱湯、烏雞湯,再加少許南北杏、黨參,可助養好肺氣。

預防勝於治療,從日常生活著手,增強抵抗力,才是上策。楊醫師指,「養生第一法則是『黃帝的早餐,乞丐的晚餐』,很多時人們都調轉了。要注意早餐不要隨便吃,如只吃水果、麵包填肚。若要提高免疫力,早餐的質量一定要好,最好吃有『米氣』的食物,如粥、米粉。」此外,亦要避免熬夜,因為熬夜容易令人起肝火,變得虛熱。中醫說要睡「子午覺」,即最理想的入睡時間是晚上11時。縱然對香港人來說是比較難做得到,但最好也不要晚過12時睡覺。

楊醫師又提醒,要預防呼吸道疾病,家居環境亦要盡量保持清潔。貼身用品如床單被舖需要定期更換。枕頭套可能兩、三天換一次,被舖則一、兩個星期換一次。

湯療推介

滋陰潤燥湯
材料:
白合 3錢
杏仁 3錢
枸杞子 5錢
雪耳 1-2個

做法:把材料洗淨後,加入清水及冰糖燉2至3小時,可隨喜好加入雪梨;喜歡鹹食的話,亦可加入豬腱、無花果,煲成湯水。

功效:雪耳又稱「窮人燕窩」,可助滋陰、養顏、潤燥,白合和杏仁則可助加強雪耳功效;枸杞子有助養肝腎、烏鬚髮。適合燥熱、陰虛火旺,容易口乾鼻熱的人。若濕氣很重、脷苔較厚的人,則要避免飲用。

安神健脾湯
材料:
淮山 3錢
茯神 5錢
炙甘草 2錢
黨參 2錢

做法:把材料洗淨後,加入清水,老火煲約3小時。

功效:茯神可助安神、健脾胃。此湯可助補脾益肺,特別適合慢性、屬虛症的呼吸道感染,如長期咳、多痰。

強肺鍛鍊
楊醫師示範一套活動經絡的動作,可助強肺,隨時隨地也可進行。我們的手臂內側是肺經穴位,外側是大腸經穴位。兩隻手指屈曲,如刮莎般沿手臂內側及外側上下按摩,直至皮膚少許泛紅便可。

楊醫師健康小貼士
1. 當空氣污染嚴重,我們在戶外活動後,可清洗一下鼻子。
2. 盡量保持手部暖和,要預防手腳冰凍,可多飲熱水,少飲凍水。天氣炎熱,若身體真的覺得很熱,可以室溫水取替。

註冊中醫師楊明霞

 

#577
TEXT:TRACY
PHOTO:BILLY、網絡圖片

Similar Posts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