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集

男人最痛 尿酸纏身

「尿酸」這名詞經常聽到,但大家對此卻一知半解。尿酸其實是身體的天然抗氧化劑,當出現不正常的發炎,身體就會分泌尿酸來降低發炎狀況。簡單來說,尿酸是警察,而這些發炎物質是小偷,警察多雖然代表治安不太好,但單單減少警察的數量並不能讓治安變好,只有消滅小偷才能治標。由於荷爾蒙的關係,尿酸問題通常都是男人之苦。想控制尿酸,預防高尿酸帶來的身體痛症,便要從改善飲食與生活習慣做起。

尿酸降得愈快,痛風愈快好?
尿酸與痛風往往扯上關係,幾乎每一本教科書或者報章雜誌都會告訴你,痛風是因為尿酸高所引起,事實上兩者必然如影隨形嗎?痛風是一種發炎性的關節性疾病,通常會在關節處發現尿酸結晶,理論上,尿酸的濃度愈高,發生痛風的機會也愈大,但在臨床上的觀察與經驗卻發現,這樣的推測不一定正確。

中醫師羅佩琛解釋:「任何因素導致血中尿酸濃度快速上升或下降,都容易令痛風發作,其中又以下降的速度和急性發作的關係更為密切,因為對長期高尿酸血症的患者,肌肉、皮膚、血管、器官及骨骼都沉積了大量尿酸,當血液中的尿酸降低,組織中的尿酸必然向血液轉移,這時很容易打破關節中尿酸的濃度平衡,使尿酸結晶容易在關節等組織積聚,從而誘發尿酸發作。」 

高尿酸引發的疾病
身體每天都會長出新的細胞,舊細胞在新陳代謝的過程中分解時,細胞內的核酸會被破壞,釋出嘌呤,而尿酸是嘌呤代謝後的最終產物。隨著都市人飲食結構的改變,特別是富含蛋白質和嘌呤食物攝入的增加,使人們的尿酸水平逐年上升。很多人患有高尿酸血症不自知,因為此症沒有疼痛、發燒等明顯病癥,人們往往只聯想到痛風。近年研究發現,血尿酸還與腎損害密切相關,因為人體內70%的尿酸都是經由腎臟排出,不少腎臟病變也因高尿酸血症而起。

尿酸增加原因
∙體內新陳代謝過快,以致產生大量嘌呤(過多的細胞死亡,釋出大量形成尿酸的嘌呤)
∙食用含有大量嘌呤的食物
∙大量飲酒
∙劇烈運動
∙肥胖
∙壓力
∙藥物副作用

男士尿酸 易飆升
現時高尿酸症狀有年輕化的趨勢,年輕人不太著重飲食習慣,熱愛速食和海鮮,也常和三五知己火鍋大肆吃肉。有年僅17歲的年青人某天半夜腳趾關節突然有如被尖刀刺傷般地疼痛,連走路都有些困難,隔天到醫院去看診,才發現他的尿酸值高達9.8 mg/dL,原來是急性痛風發作。

高尿酸和痛風與飲食有密切關係,在過去被認為是「富貴病」,現時第一次痛風發作的年齡已經下降10歲之多。原本痛風病發率於40歲以上、男性、體型肥胖者,但如今很多痛風患者為40歲以下,儼然成為年輕世代的新健康危機。

為甚麼年輕男愈來愈易患上高尿酸和痛風?人體每天會產生約700毫克的尿酸,體內蓄積的尿酸,則大約保持在1,200毫克的水平,其中每天會有一半被排泄掉,換言之每天被排泄的尿酸量與新產生的尿酸量大致相等。罹患高尿酸血症與痛風接近99%都是男士,女性很少受此苦,因為女性荷爾蒙(雌激素)具有排泄尿酸的功能,所以女性的尿酸值一般比男性低10-20%。然而女性進入更年期停經後,卵巢所分泌的雌激素會大量減少,尿酸值也會隨之升高。

為何痛風總在大拇趾?
尿酸在溫度低時不易溶於血液中,此時就容易形成結晶。因此在手腳末端軾低的部位,出現尿酸結晶的機率較大,尤其是足部大拇趾的關節較大,更容易積累尿酸。此外,足部距離心臟較遠,血液和體液循環狀況不佳,也可能造成影響。還有走路時姿勢不當也是原因。

戒酒不戒酒
除了發炎會讓身體需要多製造尿酸,肝臟出現問題也是成因。常喝酒的人尿酸高,是因為酒精對肝臟有很大傷害的影響。羅醫師指:「就中醫角度,痛風是血液太寒的緣故,所以海鮮加上啤酒會讓痛風很快發作,建議如果需要喝酒配海鮮,可用日本清酒或紹興酒這類比較熱的酒來中和海鮮的寒性。」

運動後快喝水降尿酸
運動好處多,但運動流汗後記得要快喝水,否則患尿結石、痛風的機會將大增。一項研究顯示,大量流汗無助排泄尿酸,所以劇烈運動飆汗後,體內尿酸濃度會上升,若未補充足夠水分,長此下去,高尿酸產物如痛風及結石便可能「上身」。

鹼化尿液
尿酸高顧名思義就是尿液酸鹼度失衡,想解決問題就要鹼化尿液。當尿酸在偏酸性的環境容易結晶,反之在偏鹼性的環境中則易於溶解及排出,可避免結石。尤其對於預防尿酸性腎結石和痛風性腎病具有重要意義,這也對高尿酸血症及痛風治療的重要措施。

痛風患者宜喝甚麼?
痛風患者不宜喝純淨水,尿酸的排出與尿液的酸鹼度有關,酸性尿不利尿酸排出。市面上供應的瓶裝水,pH值一般為6.0,偏向弱酸性,不利於尿酸排出。如尿液pH值經常低於6可用自來水作為飲用水,再加小蘇打片以鹼化尿液,劑量為每天3次,每次0.5克。
雖然果汁、湯和牛奶都能作為輔助飲料,但是清水仍然是補充身體水分的最好選擇。運動後大量出汗,宜補充含鹽的水,一般以每500毫升水加不多於1g的鹽為宜。果汁果糖含量多,如出汗脫水情況下大量飲用,更可能誘發痛風。

[[[related_posts]]]

鹼性食物真有幫助?
近年愈來愈多人關注食物的酸鹼度,網上大量有關酸性與鹼性食物的資料。一般認為魚、肉、蛋、家禽、大米、麵粉、油脂、糖類等都是酸性食物;而蔬菜、水果、豆製品、牛奶等都是鹼性食物。鹼化尿液對於防止尿酸性腎結石大有幫助,但坊間所指的鹼性食物是否能改變尿液酸鹼度,卻未有醫學研究證明,也沒有臨床驗證。不過蔬菜、水果、海藻類、堅果類、牛奶、大豆及大豆製品等,大多數屬於健康食品,食用也無妨。

夏日飲水法
夏天發生結石的機率較平時高,因為夏天天熱,出汗多,應該多喝水。如平時不注意飲水,到了夏天出汗,汗液濃縮,體內原有的結石因缺少水分潤滑,刺激組織,就會發生絞痛。而身體內缺水情況下,血液中溶質增加,容易釋出新的結石。另外,在睡前喝一杯水,有助預防結石與感染。

少吃拉麵
拉麵雖含有較多的青菜,肉也比較少,但拉麵鹽分通常較高,此外幾乎每家麵店都用多種材料來熬製湯底,尤其是用豬骨熬成的豬骨湯拉麵,湯中含有膠質和脂肪,熱量較高,加上濃肉汁與濃肉湯,嘌呤含量極高,尿酸高者還是少吃為妙,就算吃也最好不要喝湯。

 

 

#413 health
TEXT. KIMMY
PHOTO. 網上圖片

 

Similar Posts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