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後抹嘴、擤鼻涕、抹手⋯⋯平日大家隨手一抽,便可輕易從檯面或袋中拿取紙巾使用,既方便又快捷。但你又有否想過,這個日常小習慣,卻會為環境帶來沉重負擔?
香港人日耗逾6,500萬張紙手巾
環保團體綠色和平曾推算,香港人平均日耗逾6,500萬張紙手巾,相等於超過4.4架巴士的重量。若以全港748萬的人口計算,即是每人每日便使用了約8.7張紙手巾,數量相當驚人!再者,不論是紙手巾、抹手紙,抑或是濕紙巾,基於衛生問題,其實亦無法回收再造,只能送往堆填區棄置。據環保署的資料顯示,香港每天的固體家居廢物中,紙巾約有650噸,佔整體約7%,與膠袋相同。
誰發明了紙手巾?
在紙巾還未被發明之前,於16世紀初,法國貴族們已有使用手帕的習慣。後來手帕傳入歐洲,刺繡精緻的手帕更成為社會地位的象徵。一直至1894年,德國化學家 Gustav Krumm因醫學用途發明了「紙手帕」,他將手帕浸入甘油之中,使其變得柔軟,從而讓細菌依附在手帕上,以防止散播病毒。於1929年,德國公司Camelia便改良了Krumm的專利,製成了即用即棄的「紙手帕」,並將它命名為Tempo。大家熟悉的紙手巾便由此而生。
生產紙巾 污染環境
除製造了大量垃圾,生產紙巾亦需用到大量木材,平均生產一噸紙便需砍伐17棵大樹;而生產過程還會產生大量污水,破壞環境。另外,部分紙巾含有熒光增白劑、氯等有害化合物,對身體帶來壞影響。因此,減少使用即棄紙巾對地球絕對是百利而無一害。
想拯救地球,改善污染情況,其實市面上也有很多不同的紙巾替代品,大家不妨從日常生活習慣做起,來場環保革命!
[[[related_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