夠有營

火鍋有毒?致癌配料一覽

 

廚師腸曾是港人最愛的火鍋名物,但其實它的鈉含量極高,屬一級致癌物,吃得多會增加患癌風險。不過,不健康的配料又豈止廚師腸?以下列出六款最易中招的致癌配料,不知哪款會接著被淘汰呢?

建議鈉攝取量
根據世衞建議,一般成年人每日應攝取少於2,000毫克的鈉含量(約1茶匙鹽)
硝酸鹽和亞硝酸鹽
亞硝酸鹽在食品添加物的規範中是屬於保色劑,讓肉保持鮮嫩的粉紅色。在加工食品中十分常見。進入人體後,身體會將他們轉化成致癌物N-亞硝基化合物。
 

廚師腸
(鈉含量:260 毫克/條)
說到港人最愛的火鍋配料,不得不提剛宣佈停產的廚師腸。香腸為一級致癌物,含大量的食品添加劑,如味精、抗氧化劑、防腐劑、酸度調節劑和食物色素等。其中的硝酸鹽和亞硝酸鹽更會增加患癌風險。
貢丸  (鈉含量:116 毫克/粒)
加工肉丸多由絞肉製成,來源不易判別,亦可能含有動物肝臟。為了讓外觀更可口,有廠商會在肉丸內添加亞硝酸。其中貢丸以肥肉作原料,鹽和味精作為調味,鈉含量高達116 毫克一粒。

 午餐肉
(鈉含量:151 毫克/片)
午餐肉被列入榜中應該並不意外。同樣是一級致癌物,含亞硝酸鹽。國際癌症研究基金(IARC)表示,2片午餐肉,會增加大腸癌風險18%。午餐肉高熱量且高納,進食一罐已等於2茶匙鹽。
蟹柳
(鈉含量:90 毫克/條)
蟹柳中沒有蟹肉,而是用魚肉糜加工模仿而成人人皆知。其看似美味的紅色外表,其實是由胭脂蟲磨碎加工後製成的色素;含有澱粉質和多種添加劑,亦含高含量的亞硝酸鹽。

 魚皮餃
 (鈉含量:53 毫克/粒)
看似較為健康的魚皮餃,其實是致肥陷阱。除脂肪含量高,製造商更會使用防腐劑來增加口感。進食僅6隻已吸收接近30毫克的鈉。進食時還是一隻起兩隻止為妙。 即食麪(鈉含量:1936 毫克/包)
即食麪,致癌配料之冠。有高達11種食物添加劑。高納,經常食用會增加患上三高的風險。附送的調味料是鹽分的主要來源,進食一包即食麪已差不多達至一天的鈉攝取量。

TEXT: JENN

[[[related_posts]]]

 

 

 

Similar Posts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