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人一年四季都愛吃火鍋,尤其冬天將至,令人更想多吃火鍋暖身。不過,無論火鍋湯底、配料或醬料,其實都暗藏大量脂肪,若不懂得適當地「揀飲擇食」,會提高患上心血管疾病和致肥等風險! 不想在冬天過後為身體帶來更多脂肪,不如先聽聽營養師黃兆章教大家如何可以健康地吃火鍋!
5 大吃得健康謬誤
1. 灼熟最健康
在眾多烹調方法中,灼一般被視為較健康的方法,因烹煮過程中可減少用油量,但黃兆章表示:「雖然火鍋只是用湯或水『烚吓烚吓』,但一般人吃火鍋多以高脂肪的肉食為主,而且很少會再進食五穀類而造成飲食不均,所以即使灼,也並不代表健康。」
2. 多菜少肉
很多人以為吃火鍋時多吃蔬菜就會健康,不過如果在不適當的時候吃蔬菜,反而會弄巧反拙!「很多人會習慣先吃肉,最後才吃菜。不過由於湯底在烚煮肉類後,油脂會混和湯水,如果再用來灼蔬菜的話,蔬菜會吸收湯內油脂,所以在吃菜的同時,其實也把大量鹽分和脂肪吃進肚裡。」
由於蔬菜會吸收湯底內的油脂,營養師建議大家先食菜再灼肉會更健康。
3. 湯底不能「脫脂」
火鍋配料中不乏油炸食物,如響鈴、炸魚皮、炸魚蛋等,黃兆章稱:「油炸食材比新鮮食材脂肪含量更高,很多人誤以為將油炸食物放進湯裡灼熱後能洗去食物表面的油脂,但由於湯底有機會本身已帶有油脂,所以並不能完全去除油炸配料的油分。」
4. 輕怡版 並非輕怡
近年午餐肉成為了火鍋大熱配料,有些甚至會先進行油炸,以增添香口效果。眾所周知,午餐肉屬高脂食物,所以有些人會選擇輕怡版以減低罪惡感,但其實這想法大錯特錯!「其實熱量、脂肪和鈉含量與原版相差不遠,即使是低 25%,但其實仍然未達健康水平,依然屬高危致肥食物。」
5. 涼茶 ≠ 健康
吃火鍋會容易上火,所以很多人都會選擇配以飲涼茶下火-,黃兆章表示,其實好多涼茶都屬高糖分飲品。因很多涼茶本身有甘苦味,所以熬煮時會加糖來中和味道。根據消委會報告顯示,一樽 500 毫升的樽裝夏枯草就含有 32 克糖,已超出世衞建議每人每日攝取 25 克糖的上限。
營養師建議大家最好選擇無糖菊花茶,減低糖分攝取。
進食有「序」
如果喜歡飲湯,可以在放肉類及其他配料前,或在加入蔬菜、菇類後先品嚐湯底,以增加飽肚感。然後再進食蔬菜,接著是吃烏冬或米線等較健康的五穀類,以達到均衡營養吸收和提升飽肚感,同時防止過量進食高脂食物。最後才吃肉類和海鮮。

黃兆章 Anson Wong
註冊營養師、衞生署認可營養師名冊會員
TEXT:ELIM
PHOTO:網絡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