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鮮人

潛水達人 記錄海洋影像

人類花了數百年的時間,不斷研究和改良潛水的工具和技術,才得以讓人類一探大海的奧祕。原本遙不可及的海底世界突然近在咫尺,置身海底看魚兒遨遊,呼出的氣泡緩緩上升,澄明冰冷、深不見底的大海可以將自己整個包圍。筆者今回訪問潛水經驗逾二十年的Ryan,他眼中的海底世界又是怎樣的?

  每個地方的海洋生態都各有特色,例如南非可見大白鯊,印尼則多見不同品種。

潛水愛好者

誰像他一樣鍾愛大海?筆者在一次潛水行程中結識到Ryan,他即使年屆六十,看起來依然矯健有朝氣。當時他每天下潛,一日來回大海與陸地數次,這般活力一點也不輸給年輕人,細問之下,Ryan潛水已有21年,潛水記錄竟達1862次。這是一個怎樣的概念?以筆者該次的旅途為例,四天的潛水行程也只下潛了11次, Ryan卻說現在退休後每年可下潛達250次。常說欺山莫欺水,即使水性好,潛水也有一定潛在危險,但Ryan不受漸長的年紀所限,仍對潛水這般堅持,Ryan笑說:「其實做甚麼事情都有危險,對喜歡的事情便不會顧慮這麼多。在水底的時候,除了自己的呼吸之外,甚麼也不會聽見,我很喜歡這樣的安靜。」

香港的水質雖然較混濁,但微小的海洋生物則較多,亦可以看見海兔的蹤影。

Ryan說香港的魚兒較為怕人,因被人捕捉得多,相比之下其他地方,如菲律賓的魚兒則比較大膽。

為旅程記錄

現在旅行太過便利,緊密的行程變得走馬看花,旅程過後大抵也不記得那些細節和意義。Ryan不但將影像留下,待旅程完結後更會花心思整理照片,為照片附上水印,記下下潛的地點和日子,甚至查找資料,以辯認所見過的種種海洋生物:「我記性不好,也因為所去的潛水旅行實在太多,想作個記錄。當我以後不能再行走,不能再探索世界時,還有這些旅程的記錄讓我翻看。」

   Ryan曾在菲律賓遇上大眼長尾鯊。

海兔比游來游去的魚更容易拍攝,不過體形十分細小,找到它們需要一定眼力。

潛水攝影注意
除了珊瑚白化之外,潛水活動也會對海洋生態造成沉重壓力。中性浮力是潛水的入門需掌握的技巧之一,然而易學難精,浮力控制不當時便容易觸碰、踐踏甚至撞碎珊瑚。水底攝影初學者也可以選擇較輕便的相機,亦須注意時刻檢查氣源和路線導向。魚兒容易受驚動,拍攝時屏息呼吸可更易接近。

Ryan所使用的攝影器材以輕便為主,以下可作參考:
Sony RX100M4 in Fantasea Housing, Inon S2000 strobes, Xadventurer video light, wide angle wet lens Nauticam WWL1, macro lens Subsee +10, super macros Noodilab diopter.

   攝於南澳的帕拉奇爾納,位屬弗林德斯山脈,曠野廣袤,還可親近本土野生動物。

日本的雪里川是著名的丹頂鶴之都。

Ryan會翻查資料辨認雀鳥等動物,遇上難題時便再向有關專家詢問查證。

迷上生態遊蹤

Ryan除了熱愛潛水,他的旅遊蹤跡也遍佈世界,未來已計劃好五、六個行程,目前排至2020年。Ryan認為,每一次旅行,其實都包含了意義不同的三次旅行:「看書是時候是第一次旅行,上網查找資料是第二次,第三次才是真正的旅行。」Ryan原本喜愛遊歷山水,近年也喜歡上看動物生態,因此透過積極參加生態旅遊,希望能夠結合潛水、生態與文化三者:「生態旅遊對我來說是新的範疇,可以留意到世界上不同的東西。單是潛水的工具書也有十多本,旅行完畢回去便查找資料。其實這是很划算的,花下一本書的金錢,所說的卻是買下了別人累積一生的知識。」Ryan經常選擇淡季出遊,在大多的旅行中也不願碰見人,有時候在森林探索一整天也不會碰見半個人影,他說:「可能是因為退休前是做人潮管理工作的關係,整整34年都是做著對人的工作,自然想看多點大自然。」

Ryan Chan, 陳裕華

 

#598
TEXT SNOWY
PHOTO FRANKY、受訪者提供

立即登記成為夠Green會員,獲取「買得綠」商戶的獨家消費優惠!

詳情請登入:https://bit.ly/2LMI20w

[[[related_posts]]]

 

Similar Posts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