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為瑜伽老師,又是業餘農夫,香港大概只有Hinson一人。Hinson上課要求專注平靜,留意自己的呼吸和身體,從而增加對自己的認知;而耕作時,鋤頭如雙手,掌握自然規律以順應萬物。沒想到兩件事物性質不謀而合,Hinson希望瑜伽不應局限於對高難度動作的追求,而是追求將在瑜伽和種植上所習得的心得,融於日常生活中。
Hinson強調身體要保持正直,鼻樑、脊骨、坐骨和膝蓋保持一直線,腰骨挺直,不偏不倚。
每位同學的身體結構各有不同,因此練習瑜伽的動作時亦姿態各異。
留意細節 覺知日常
Hinson在2014年創立「沃土瑜伽」,以私人及小班形式教學,他常提醒同學們要注意自己的身體狀況;如做某些瑜伽動作時,多留意哪些位置容易疲累,或要花較多力氣來支撐身體。從觀察身體的細微變化,鍛煉出敏銳認知力;就像有經驗的廚師知道哪一種拋鑊姿勢較省力,農夫懂得怎樣拿鋤頭而不傷腰部。Hinson指出,身體動作會透露內心情緒,繼而影響個人表現;如緊張的人會縮起膊頭,處於緊繃狀態時則更易犯錯。「瑜伽教導我們從了解自己的身體開始,習得一份覺知,知道在哪裡作出調整,讓情緒不受身體影響,反之亦然。」
生活書院設有「田中研習室」的展館,以生動的圖文解說和模型讓小朋友認識耕作。
掌握外在 了然自身
一般人以為瑜伽止於內在管理,但Hinson卻指瑜伽令他更了解人際關係:「《瑜伽經》提出學習瑜伽可分為八個步驟,第一個制戒(Yamas)是指對外在的控制,便是要學習對人際關係的掌握。」看起來怡然自若的Hinson,坦言過去常常看低自己,視上司或有權力的人高人一等,但學習瑜伽令他注意並管理自己的情緒,進而培養一份覺知。「能力範圍外的,不必勉強自己去煩心,能力以內的就再做多一點,學習以自己的方式戰鬥。」
一不小心沒有用袋子及時保護苦瓜的話,果蠅便會在瓜內產卵,令苦瓜不能健康成長。
田地的蜻蜓最近才出現,Hinson說這就是土地孕育出的生物多樣性。
昆蟲木屋
土地上的自然教育
除瑜伽外,Hinson工餘時間投入耕作之中。他在大埔綠色中心「生活書院」內,負責打理一塊小農地,亦兼任「田中研習室」的導師,教導小朋友種植知識。為了讓其他人接觸更多大自然,認識食物的生產過程,Hinson在這幅二千多呎的小小農田種出各種各樣的農作物,包括潺菜、蕃薯葉、菜心、薑等。一般人對於一株水稻能夠收成多少米粒沒有清晰的概念,Hinson說這裡種植的三十株水稻收成之後便大約相等於十碗白飯;苦瓜容易吸引果蠅,常規農夫可能灑上化學農藥了事,但其實也可以選擇走多一步在苦瓜外綁上袋子。不必對昆蟲趕盡殺絕,也可以對大自然的好與壞、千百樣生態多一分了解。
萬物有序 順應自然
在農田耕作的時候,Hinson笑言自己也從農作物身上學習到耐性:「種秋葵的時候會了解到農作物都有自己成長的步伐,你沒有可能要求第一個月就有收成,於是慢慢便懂得做人要將眼光放遠,開始會以五年、十年為一個時間單位看事情。」走在田野之中,發現這塊田地會被旁邊的樹蔭遮擋,Hinson稱這就是這幅農地的一個限制,陽光缺乏令蟲害的機會增加,農作物生長也比平時更花力氣。接觸多了大自然,明白不是一切都能盡如人意,調整自己順應萬物,保持內心寬容清明,便是Hinson從瑜伽和土地上習得的生活哲學。
Profile
Hinson
瑜伽導師
曾多次前往印度向不同老師請益學習,並取得瑜伽相關專業資格。注重讓同學在課堂上學習自己身心如何運作,以及提升自我覺察。
WEBSITE: www.soilyoga.com
FB: Soil.Yoga 沃土瑜伽
#572
TEXT・SNOWY
PHOTO・BILLY,受訪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