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觀

海洋的眼淚 馬爾代夫星星海

夜色朦朧,烏黑的海面泛起一抹藍色螢光,猶如掉落人間的千萬繁星,神秘而浪漫。然而,夢幻景致的代價,原來是海洋生態的嚴重破壞。藍眼淚,遍地滿灑,或許真的是來自大海的哭號。今天讓我們一同踏進馬爾代夫,聆聽星星海的悲歌。


瓦度島 (Vaadhoo Island) ,位於馬爾代夫的拉加環礁。面積不大,長約1.5公里,寬約0.4公里。白天的島上海灘,椰林樹影,水清沙幼,是不少人心中的渡假聖地。只是景色再美,都敵不過夜晚的夢幻奇觀。 



入夜,才是瓦度島真正甦醒的時分。漆黑大海,被一片藍色螢光覆蓋,彷如天上的星星都散落於沙灘之上。當人們游過這片「星星海」,就會拖出一條不斷延伸的藍色尾巴;若赤腳漫步於沙灘近水位置,則會出現螢光腳印。詭譎卻美麗的痕跡,被人們稱作「藍眼淚」。


然而,浪漫星海的背後,其實是海洋的悲歌。藍眼淚,又稱藍沙 (blue sand),原來是種名為「多邊舌藻」(Ligulodinium polyedra)的浮游生物,屬於囊泡藻界的甲藻門,大多分佈在各地的溫暖海域。


它們的光芒是源自一種生物發光現象。當受到海浪拍打等外力壓迫時,它們會像螢火蟲一樣發出亮光。被海浪沖上岸後,只能短暫生存約100秒。當其藍色的光芒褪卻,生命亦隨之結束。多邊舌藻其實對海洋生物極具危險性。當其大量繁殖,會產生有毒的石房蛤毒素以及扇貝毒素,令該水域的水質異常。毒素更會累積在貝類海產體內,人類進食會影響健康。

多邊舌藻過度繁殖的最大原因,是海洋的「優養化」。過多污水、農業化肥、車輛的廢氣等流入大海,形成大量的氮或磷,為許多有毒藻類提供養分。它們極速生長,吸收水中氧氣,令其它生物缺氧而死,最終造成海洋生態的失衡。

TEXT: JENN

[[[related_posts]]]

 

 

 

Similar Posts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