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是一個文壇佳話,不少才女都與淺水灣結緣,張愛玲寫就了經典的《傾城之戀》,蕭紅於香港薄命辭世,亦曾葬於此地。不知不覺,台灣女作家沈意卿(Coco)亦已經在香港生活了三年,談話之間更不時搭上數句廣東話。很多香港人羨慕台灣的美好,她卻大唱反調。

十多歲就遠闖加拿大和英國旅居、讀書、工作,Coco數前年本想辭職回故鄉台灣,專心寫小說和出版著作,不過,在台灣巧合遇到理念一致的獨立出版人,出版事項遂交對方統籌,於是辭去工作後,Coco反而選擇旅居香港,背後亦有個頗雋永的原因:「我在英國讀碩士,而香港的電車、地鐵,都留保了它的味道,應該可以說是種扭曲的鄉愁吧。」時下部分香港人有戀殖情結,對英國始終有著特別感情,Coco則剛好相反,因為英國,所以香港。
不去台灣而選擇搬進淺水灣,Coco平時深居簡出讀書寫作,過著不太一樣的港式生活。「記得馬家輝說過,灣仔和銅鑼灣的差別,比銅鑼灣和台北的差別還要大。」要咀嚼一下才明白這番話的意思,Coco認為這就是香港的獨特之處,每一區的差別都很明顯,離開慣住的港島區,短短一小時去到元朗,便見著不同的風光與人情。
有人會認為香港人是粗暴沒禮貌,Coco卻反過來為港人辯護:「在香港,走進一家餐廳,如果服務態度很差,那就代表東西一定很好吃。相反,服務態度太親切,一定有鬼。就是因為有專業的本事,才會實事求事不多廢話,把事情做好,就沒問題了,而不是沒禮貌。」
沈意卿
外表溫柔,骨子裡卻爽直,快人快語,這剛好是她喜歡香港的原因。從她寫的小說也看得出這個性,比如她的小說集《那些殺死你的都並不致命》,書名辛辣,筆風簡潔,而且善用短句節奏明快,用詞亦不矯揉和煽情,倒不像「主流」文藝青年喜歡謄寫慢板的囈語。
TEXT.JERRY PHOTO. WAI
節錄自#485 metro P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