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遊蹤

榕樹下聽故

尋訪古樹,不必跋山涉水,皆因城中不少古樹就近在咫尺。一樹一故事,它們盛載的歷史與文化,鬧市中也能聽見,且到榕樹下聽它們娓娓道來。

「古樹就像『香港小姐』般備受關注,但我城不應只有『港姐』,普通樹木也該受重視。」──綠心集團行政總裁胡偉亮

不虧本的保育

保育與發展多年來看似衝突不斷,一方寸步不讓死守推土機前,另一方挾業權而拒絕談判,往往要訴諸法律甚至武力來解決。綠心集團行政總裁胡偉亮卻認為兩者可以和諧共存:「太古廣場平台的大榕樹是最好例子。這樹本是英軍域多利兵房的一部分;當英軍遷離此處,太古集團欲移除大樹來建設商廈,但政府堅決不允,最後太古斥資2,400萬,幫它建造直徑近廿米的水泥花盆,連太古廣場的內部設計也要遷就調整。不過這棵老榕樹也令周圍的商業價值飆升,旁邊酒店、商場環伺,倘若沒了這棵樹,全部失色不少。」

圓形部分是直徑十八米、深十米的大花盆,太古集團以此固定古樹根基,再掏空地底興建廣場。
圓形部分是直徑十八米、深十米的大花盆,太古集團以此固定古樹根基,再掏空地底興建廣場。

樹猶如此

2004年政府推出《古樹名木冊》,刊登全港約500棵古樹詳細資料,期間略有增補,至今約剩480棵。粗略一算,這十多年間以長壽見稱的香港古樹,凋萎接近一成。胡偉亮分析幾項原因:「《古樹名木冊》上的大樹,多數生長於樓宇密集區,先天環境不足,不及郊野資源豐盛。其次,古樹名木皆有專人照料和評估,有時為保護樹木而採取的措施,反而會引起一般市民誤會;例如有些樹有蟲害,必須剪光所有樹葉方能痊癒,但做了卻會被投訴。其三,樹木跟人一樣,也有生長周期,即使如何延長它的壽命,也難阻其凋萎。例如戰後大量在水塘區種植的台灣相思,現已屆暮年,所以聽聞政府有意改種本地樹木。」

看似壯健的大榕樹也於數年前感染真菌,只得挖了受感染部分,再上漆保護。
看似壯健的大榕樹也於數年前感染真菌,只得挖了受感染部分,再上漆保護。

貼近生活

到郊野公園親親大自然固然是好,但都市人要抽空可非易事。所以公園、路邊、大廈附近等貼近生活的綠化更形重要。「新加坡郊野公園的面積雖不及香港廣闊,但城市綠化做得比香港好,公共建設周圍多設置『軟景』如草地、樹木,只是軟景保養成本頗高昂。反觀香港,這裡較多建造『硬景』,如亭台樓閣,連郊野公園也鋪上水泥,建立鐵欄杆等,看來是沒跳出固有的管理思維。」

海傍守衛

樟樹特色為樹皮帶有縱裂條紋,樹幹形態剛毅蒼勁。樟樹發出樟腦氣味,能防蟲防潮,製成樟木櫳放置衣衫書籍效果尤佳。昔日西貢鹽田仔居民在嬰兒出生時,會種下樟樹,待他日作女兒嫁妝。

《古樹名木冊》中,較罕見的古樹首推尖沙咀一帶的百歲老樟樹。一般樟樹隨處可見,但上百年老樟樹,通常在風水林或新界村落可見;故此生長在尖沙咀海防道的十株樟樹,算是城內難得一見的奇葩。早在30年代,海防道為面對維多利亞港的軍事戰略重地,英軍在此設置威菲路軍營,直至1968年才遷出。因此地身分特殊,才可令大部分古樹得以保存。

在尖沙咀餐廳「泰斗」,露台座位可讓食客欣賞到樟樹群的美景;若在雨後,樹葉間還會透出清新芳香的氣味。
在尖沙咀餐廳「泰斗」,露台座位可讓食客欣賞到樟樹群的美景;若在雨後,樹葉間還會透出清新芳香的氣味。

 

#554 metro Pop

Text: Chelsea

Photo: Franky

Similar Posts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