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面對滿櫥衣裳也覺無衣可穿,其實到底是不夠,還是未善用?外國流行Project 333,即在三個月內僅利用33件衣褲首飾鞋子來穿搭,挑戰自己發揮創意每日轉look,而不讓他人察覺。 生活在發達都市,放眼都是購物廣告,告訴我們缺這缺那。購物甚至出於需要或喜歡,而是便宜,壓力大,要慶祝升職加薪……花錢如流水,眼也不眨一下,買了就隨手扔進雜物堆裡,大海撈不了針就重複再買,或根本忘了自己買了,剩下內心那個空洞怎樣也填不了。如片中所言,不在乎的東西,我們不可能買得夠(We can’t get enough of what we don’t really want.)。每個人都渴求尋得生命的意義,沒有多少人會在臨終前,懊悔自己賺不夠錢,買不夠新衣或科技產品……主角Joshua因開會錯過了母親電話,從留言中他聽得出戒酒多年的媽媽喝了不少,原來當天她得悉自己患上癌症。後來在同一個月裡,Joshua經歷了離婚和喪母雙重打擊,不能多陪伴母親,成了他最大遺憾。
真的不夠嗎?
家居設計公司LifeEdited利用巧思幫助客戶隨意改變家居間隔,鼓勵家人、朋友共處,也切合家庭不同時候的需要。 有研究指美國一般四人家庭平均只用了家裡四成空間。各人都躲在房間裡對著手裡的小螢幕,客廳、門廊、後園全被晾著封塵。香港蝸居林立,寸金尺土,或者自覺已盡用空間,不過家到底是舒適的空間,還是另一個儲貨迷你倉?僅僅是移動、收納雜物,地方再大也不見使。清除用不上,不喜歡的雜物才是王道。 然而,這是否代表我們要丟棄整副家當?那倒未必,對滿屋是書,喜歡書的質感,漂書,與朋友分享讀後感的書癡,Ryan的建議是“keep your books”,它們為書癡帶來莫大享受。重點不在於你有多少身外物,而是你所擁有的,能為你帶來多少快樂。 Joshua Millburn(左)與Ryan Nicodemus(右) Ryan和Joshua開設了網站The Minimalists,定期發佈極簡生活的貼士與反思。 webpage:www.theminimalists.com metro Pop #519 Text: Chelse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