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嚮往農耕生活,不過說到買田,租田,不少打工仔的反應是:「哪有錢?」一則未必有下田經驗,二則務農為生風險也高,那麼要不要考慮做全職受薪農夫?新手農夫阿豐和僱主Alan告訴你,行內所有打工仔關心的事:福利。
好福利
搵錢≠搵食
「現代社會有錢就能解決許多問題,但識搵錢不代表識搵食。」打仗、飢荒時難不成吃銀紙充飢?阿豐續說:「耕種就是能讓人自給自足的手藝。」人總要吃飯,生產農產品,不愁沒市場。二澳農作社董事Alan當初就是欣賞阿豐對農業的肯定,不是文青式的小情小趣,而是真正把之當成「飯碗」般經營。
近田得食

「初到這裡,白紙一張,甚麼都覺新奇有趣。」與一般港人無異,未滿廿歲的阿豐本是不折不扣的城市人,別說耕田,連盆栽都沒種過,他一來就越級挑戰「揸鋤頭」,也算異類。「不止耕田,很多東西從前在城市都沒有體驗過,例如製乾花;喝自己種的香蜂草製成的飲料。這裡的農夫又會捕蛇,挖沙白,捉蟹,摘木瓜……」這裡也種木瓜嗎?「不是我們種的,是人家的。」阿豐忍不住笑:「在這裡工作省很多錢,根本不像在市區那樣做甚麼都要掏錢包。」採訪當天,農夫的福食就有一道味鮮濃郁的沙白豬骨湯;臨走前高級農夫鏡叔又野生捕獲一隻巴掌大的膏蟹,近田得食果然沒錯。

三號波=不必上班
每個「八號波」的晚上,網絡總會流傳一張煞風景的貼圖:「嗱!八號啦!滿意啦?明天記得準時返工啊!」眾打工仔大約心有戚戚然,阿豐卻輕鬆表示:「農夫都是看天氣開工,三號風球已不必上班。若起床時正值大雨,也可待雨停才踩單車進二澳;雨若不停,我就留在大澳員工宿舍看書聽音樂。」晴耕雨讀的日子,很想要吧?
如此多意外大假,農活吃重,豈不是要加班?阿豐說:「上班時間是朝七半晚五,中途有一個半小時午休,而且這裡的下班時間幾乎有早無遲。這四個月以來僅試過加班十來分鐘。」
環境幽靜
在這裡工作壓力較小,人情味也濃,但最吸引我的都是環境,與植物和其他農夫相處,人會漸漸變得有耐性;下雨不必工作時,清幽環境也有助我靜下來想事情。」清風一吹,撲鼻滿是檸檬羅勒的芬芳,到稻田又是一股米香,配合滿目青翠金黃,確是好山水。
Text: Chelsea
Photo: Frank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