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沒哪個香港人未聽過林夕所填的歌詞,回顧半生為數以百計的流行曲譜詞,不少人很好奇林夕是在怎樣的環境下寫作,林夕說在哪裡寫作其實不重要。「寫作最重要是從心而發,只要有舒適的桌椅和筆,就可以了。」

有著騷人情懷的林夕,相信用筆寫字,可以寫出弦外之意。他說:「一封情信,從字跡到紙質,都是情懷。不過一切,先要有筆。」他憶述,小時候經常都收到各式各樣的筆作禮物:「可能也是送禮者的一番好意催逼,想我勤力讀書,將來做個文人。」
早前因為身體健康問題,醫生勸林夕少用電腦,於是他重新再用上原稿紙寫作,結果竟有新體會。回頭在原稿紙上用筆寫字,很自然地變得小心謹慎,用字更精準。原因?寫錯字要修改會很麻煩,全為減少出錯懶得去改。回想30年前在報章雜誌寫專欄,全為稿紙上一筆一筆耕寫,到90年代,林夕才開始用上電腦。不過,時下的通訊軟件多數只為傳意,不執著用字,也不需要考究語氣,他說現在寫歌詞還是先紙筆後電腦,要手寫簡譜,才方便自己思考。而隨後將手寫字打入電腦,往往出現有趣的問題:「如果那個字的電腦字體我不喜歡,就會直覺認為這句不通了。相反,有時想好一句歌詞,為了加強自信,『過自己那一關』,我會在紙上寫出來,寫得好看了,自己就會喜歡。」

現代的文字工作者未必一定與筆墨扯上關係,鍵盤或能代替了筆,但排列整齊的機械字體,就像冰冷的扯線傀儡,始終無法宿墨寄意。下次寫作時,嘗試回歸根本,紙上書寫,從字跡引發視覺體會,感受真正「寫字」的情懷吧。
林夕笑指自己雖是老人,但不是老派的人,並非一定要用紙筆墨硯才是文人,科技進步也有好處:「以前要在原稿紙上手寫,寫完再坐船過海交稿,現在直接用電腦交稿,變相愈交愈遲,真是壞習慣。」
「有老朋友找到一疊我以前慣用的原稿紙,提議跟我交換書信,他覺得如果是我用筆親手寫的信件,或可以保存下來拿去拍賣。」本以為林夕個性沉靜,應不是那種愛說話的講故佬,誰知一談到與筆結緣,他眉宇間赫然滲著亮麗的神采。
像是要談上數天,方能把他與文字的半生緣娓娓說完。
TEXT.JERRY
節錄自#484 metro P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