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薑

本地獨腳戲 演到去百老匯!

眼前這位高材生美女,畢業於名校UCLA,高中成績優異,不理父母反對堅持選修戲劇系。2013年回到香港,在電影界遊走了一圈,決定返回劇場,自己角色自己寫。不止如此,小妮子目光遠大,還希望為本地演藝生態帶來點點改變。

蘇子情

以一級榮譽畢業於美國洛杉磯加州大學(UCLA)戲劇系,曾參與電視劇集、電影及舞台 劇演出,去年七月首次自編自導自演《珠光寶氣Breakfast at Tiffany’s》劇作,今年一月再度演出獨腳戲《麗思卡鑽石The Ritz-Diamond》,並將於年底帶到紐約百老匯公演。

gabby2

自主的演員

讀書難不到Gabby,不過成績再好,也不能確保一條康莊的演員之路。人們總說當演員不需學歷,但她實在熱愛學習,於 是逼自己早兩年畢業,及早入行,時為21歲。回港後,她曾隨李力持回內地拍攝電視劇,又曾參演陶傑的電影《愛.尋.迷》;兩次均先參與劇本寫作,再主動爭 取演出機會。

「2014年也去過馬來西亞和台灣,有時做演員,有時在幕後幫忙。但電影拍攝節奏太急,又難碰到好角色;不是在古裝戲演青樓女子,就是時裝戲的夜蒲少女。以前讀些文學作品,明明接觸過不少很好的女主角。另一方面,不想被動地等待導演賞識我,作為女演員,也不能等太久。」

gabby3

獨腳戲 挑戰自己

為主動出擊,Gabby嘗試自行改編劇本,並變成舞台劇。選擇獨腳戲作為起點,主要是希望考驗自己,來一記破釜 沉舟。「Solo這個概念,以前有想過:如我有能力就好了。當時廿四、五歲,我對自己說,若真想成為全職演員,今年必定要踏出這一步。獨腳戲對演員的要求 很高,忘記了對白也沒對手幫忙。我演得到,就是演員;否則便知道要轉行。」

語言,是Gabby另一要克服的難關。「以前寫xanga都是寫 英語,感覺較放任,像在用另一個我說話。讀書一直用英文,過往較好的演出都是英文,變成了一種安全感。但若要在香港發展,必須用中文,所以去年的《珠光寶 氣》特別安排了粵語場次。」做獨腳戲,Gabby其實也有性格因素。「我有點完美主義,免得麻煩別人,與人磨合對我來說壓力很大。」

gabby6

通過考驗

那麼,Gabby從哪刻開始確立演員身分?「演出第一晚便有此感覺。事前告訴自己,如可一氣呵成完成,享受其中,我就是 演員了。結果一切順利,更不想五場匆匆完結,很失落。我一向是著眼結果的人,當時被UCLA取錄了,好開心,但立刻希望快點畢業。原來只有這件事我很想一 直做下去,是生命中不能失去的。」

這次她除到紐約百老匯演出音樂劇《麗思卡鑽石》,跟林德信共同創作音樂;同時受紐約United Solo Festival和英國 Edinburgh Fringe Festival邀請,帶來第三個獨腳戲劇作,改編張愛玲的短篇小說《紅玫瑰與白玫瑰》。

gabby5

能演戲就好

Gabby目標是當演員,不論透過哪種平台。這亦是她就讀的UCLA “School of Theater, Film and Television”的特色,把三種表演媒介放在一起,她在美國期間就曾在Will Smith 的公司實習。「這體驗很有啟發性,他自行成立製作公司,嚴密挑選接拍的劇本,也會跟編劇討論如何改善,一個劇本可能醞釀五至六年,體系完善。我希望能在亞 洲市場做類似事情,常在思考如何善用香港的資源,連結同道中人。」

gabby4

#512 metro Pop
Text: Lorraine
Photo: Billy、受訪者提供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