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收廢

星街「減塑」活動
樽蓋再造杯墊、登山扣

雖然中秋節將至,但天氣仍然非常悶熱,不少人都會購買樽裝飲品解渴。但這個舉動,卻會產生大量塑膠垃圾,污染環境。為了鼓勵大眾減少使用即棄塑膠,最近星街小區舉行了「減塑小區」活動,設置了一個「星」級回收站,除了收集已洗淨晾乾的可回收塑膠,更可讓參加者親身體驗將樽蓋變成杯墊和登山扣的升級再造過程,藉此鼓勵大眾重新思考塑膠對生活的價值。



「星」級回收站設於灣仔星街,鼓勵區內大眾減少用「膠」。

「星」級回收站 推動源頭減廢

這次星街小區舉行的「減塑小區」活動,主要透過 3個步驟——「回收、獎勵和再造」,讓棄置塑膠重獲新生。活動於星街設置的「星」級回收站,將收集大眾日常接觸到,包括膠樽、塑膠外賣餐盒在內的1、2、4、5及6號可回收塑膠。大眾只要先將塑膠洗淨晾乾,再於網上登記、開設帳戶,便可到收集站參與活動。每回收一件合資格的塑膠產品,即可獲得一粒「星星」,當儲夠一定數量,便可換領參與商戶一系列的生活及餐飲獎賞,或是親身體驗「星」級再造過程,提升對源頭減廢的意識。


回收站主要收集1、2、4、5及6號可回收塑膠。


色彩繽紛的碎膠粒主要由樽塑輾碎而成。


於網上登記、開設帳戶,參與活動後便可得知累積的「星星」數目。

升級再造 環保杯墊

「星」級回收站內設置的塑膠轉化儀器,是跟據荷蘭開放資源平臺 Precious Plastic 提供的機器藍圖所設計,透過碎膠單車將廢棄塑膠轉化成膠粒碎片,再由工作人員把碎片放到機器內加熱,並透過注射器注入模具之中,壓製成令人煥然一新的環保登山扣或杯墊,賦予即棄塑膠第二生命。

「星」級再造過程:


參加者可以親自踩「碎膠單車」,將廢棄塑膠變成膠粒碎片。


根據編者的親身體驗,不需要太用力也可輕易把塑膠輾碎。


經輾碎的塑膠碎片。



工作人員會將膠粒碎片放到機器內加熱,再壓成杯墊和登山扣。


杯墊需用到8至10個樽蓋製成。


由注射機製作的登山扣,原材料約是2至3個樽蓋。

[[[related_posts]]]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