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眼看到漂浮式水療的水缸,會以為是電影中的佈景道具,外形與最近熱播的電視劇《Stranger Things》中用作接通異世界的裝置如出一徹,神秘感十足。登門造訪,才知道水缸名為Pod,是新興漂浮式水療的靈魂所在。說是水療,但Pod中既沒有按摩出水口,也沒有專人在旁灑花按摩服侍。「那豈不是百無?」沒錯,療法販賣的就是虛無。
“This is THE ART OF DOING NOTHING.” 不止關掉電話、網絡,還要關掉五感,步入與世隔絕的安寧空間,觀照自身。高密度鹽水能撐起每個人的體重,營造出猶如死海般的無重漂浮體驗。一刻恬靜,要靜思冥想、還是放鬆休息,你會怎樣選?
漂浮治療:大隱隱於市
提到水療,大家可能腦海中只有泰國養生Spa的畫面,說要走入一個水缸中浮游放空,大概聞所未聞。其實漂浮式水療並非新發明,雛型早於1950年代的美國面世,隨著科技進步,這項水療的配套和設計不斷改良。主打自然、自癒的理念備受運動員、冥想學家及創作業界之青睞,在美國、歐洲及澳洲等地盛行起來。
首部漂浮艙原名為Sensory Deprivation Tanks,由Dr. John C. Lilly於50年代發明,用作測試感官隔絕情況下的腦波變化。
也許外國人天性愛浪漫,生活文化貫徹放鬆之哲學,華人卻一味只懂窮忙求上進,致令香港近幾年才開始有漂浮式水療的場地冒起。本回我們訪問了位於尖沙咀的FLOAX,談到起初理念,主理人Daphney分享其實也是抱著一種 “Happy Sharing” 的心態。
「我從事設計,男友來自廣告界,雙雙都飽受精神緊張和肩頸膊病等都市病的煎熬。年前我倆一同前往泰國放鬆充電,才第一次看到這種漂浮艙。」當時半信半疑地走入水缸,Daphney起初亦抓不到竅門,但自從習慣了那份輕盈感後,就明白原來我們不需要外物加持,身體本來自有一種自癒能力,你只需要一個真正隱世的空間,讓之油然釋放。

漂浮式水療中心 FLOAX 主理人之一
下水實測 解構漂浮原理!
漂浮式水療的原理簡單,水艙中充滿了由瀉鹽合成的高密度鹽水,由於水的密度高於人體,所以就能像死海一般完全承托人體重量,讓人毫不費力就能自然浮起,感受外太空般的無重狀態。為求考證,筆者親身走入水艙實測,發現空間比想像中寬敞,水溫調節為接近體溫的35度。由於水療全程均為自助形式,故只要人手關起漂浮艙,就能徹底地阻隔外來光線和聲音的干擾,慢慢進入深層自我調息狀態。
漂浮久了,感覺似是懸浮於無物,慢慢失去上下左右的方向感,時感、意識都能通通卸下,讓心神倘佯於虛無之中。Daphney表示,最理想是能維持在半睡半醒的狀態,這時身體的復原能力最高,亦是潛意識裡頭創意萌芽的搖籃。
漂浮水療懶人包:三大功效
復原:漂浮室的無重狀態下,有助舒緩因受壓而造成的肌肉繃緊,改善膚質。
減壓:漂浮時,大腦的敏感度會逐漸降低,腦波進入接近睡眠狀態,有助釋放壓力、改善睡眠失調。
靈修:寧靜的密閉空間有助深度調息,紓緩繃緊情緒,激發腦細胞,最適合冥想靈修。
浮得起全靠它!
瀉鹽小百科
水療中使用的瀉鹽是由鎂及硫酸鹽混合而成的無機鹽,除了用作提高密度承托人體重量外,本身具備的醫學用途亦獲世衛認可。瀉鹽所含的鎂,於人體內扮演著重要角色,它有助控制體內酵素,協調肌能的正常運作,如由肌肉控制、脈衝至產生能量及排毒等。
入睡會否遇溺?
不少人會問,如果我在水面睡著會有危險性嗎?原來睡覺是OK的!艙內水深約只有10吋,加上高濃度鹽水產生的強大浮力,任何體重人士都可以輕易浮起,不可能出現遇溺情況。Daphney提醒只要注意不要讓眼部、口或鼻觸碰到鹽水,就可以放鬆入睡。
延伸閱讀書單
漂浮式水療在香港剛冒起,但在亞洲地區,新加坡、台灣、泰國等地早已風行一時,療效亦有大量文獻討論和證實。想了解更多關於漂浮式水療,不妨從閱讀開始!
左起:
“The Float Tank Cure” 2015,Shane Stott
“The Deep Self” 1977 ,John C. Lilly (創辦人)
“Tanks For The Memories” 1996 ,John C. Lilly (創辦人)
Floax
尖沙咀嘉蘭圍16號永興大廈1樓 2321 9624
www.floax.com.hk
#591_Body & Soul
TEXT: 一樹
PHOTO: 一樹 & FLOAX
立即登記成為夠Green會員,獲取「買得綠」商戶的獨家消費優惠!
詳情請登入:https://bit.ly/2LMI20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