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的邊境都是禁區,必須先經有關部門許可才能進入。攝影師蔡旭威(John),偏偏喜歡禁區內的居住環境,與城市保持距離,並讓他本來敏銳的心更澄明。
John眼中的禁區,虛幻不已,在婆娑樹影間遙望遠處的繁華,與腳下廢墟形成對比。藝術味道的照片,來自紅外線濾鏡,將綠油油的景色換成單色,突出構圖和禁區意境。
他發現,一架出產於1981年的英國雙層巴士,正於2015年此刻,沉靜地佇立在邊境禁區一處官地上,這輛早於1997退役的巴士,當中所包含的歷史,統統隨著巴士的退役,而在米字旗從我城緩緩降下的一瞬凝住。在John的眼中,也許歷史就是虛幻,一切不過是某種「剪不斷,理還亂」的離愁。
禁區內,John又發現廢棄的村校課室前,殘留一塊退了色的格言板,上面寫著︰「不要活在過去,努力活好今天」。然而沒有過去的歷史,又怎會有今天的情景?
香港面積細小,但仍劃分出邊境禁區,其實另有目的。早在1951年前,雖然香港早已被英殖統治,但中港兩地並沒有任何出入境關卡,出入自由不需證件。隨著後來國共內戰,國民黨走到台灣,共產黨上台,當時港英政府擔心內地政府乘勢散播共產思想,遂修訂《公安條例》設立新界邊境禁區。不過自2005年,特區政府開始探討開放禁區的可能性,並訂下分階段的開放時間表。
TEXT.RINGO PHOTOGRAPHY. 蔡旭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