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聲音,不是一首樂曲或一段旋律,它難以描述,卻叫人感到安慰,如流水鳥鳴、禪院鐘聲。奧妙是聲音裡頭的振頻,能與身體不同部位甚至細胞產生共鳴,達到療癒和放鬆之效。古印度早以聲音振頻修復內及心靈,現代醫學亦相信它能紓緩疼痛,帶來平和。萬物階振動(vibration),不管耳朵聽見與否,只要懂得用心感受,便能與正能量共振。
「世界即是聲音Nada Brahman」印度諺語.
聲音 還原內在紊亂
聲音產生的振動頻率(vibrational frequency)是一種物理現象。人會對不同的人或聲音產生共鳴,主要原因是我們的器官、骨骼、組織和身上不同的系統都會發出聲音,當外界音頻與人體音頻的數值達到一定比率,人體便可大幅接收這些外界音頻,令體肉音頻的振幅提升,這就是共鳴。這些聲音耳朵聽不到,但不代表不存在,正如海豚能接收和發出人類聽不到,最高180,000 Hz(赫茲)的頻率,而人類聽覺只能聽到16hz至16,000 Hz的聲音。
如何覺知體內振頻?試過呼吸紊亂,肌肉疼痛,壓力過大,情緒低落嗎?那意味體內振頻亂了,這時人會產生生理及心理的負面影響。要調好混亂了的細胞振頻,便要透過聲音及與大自然相近的頻率去調整自我振頻,藉此與環境融合。
據說古希臘時,長笛的聲音可用來減輕痛風。
共鳴的振動
情緒低落時聽音樂特別有共鳴,但要修復體內亂了的振頻,有時音樂未必足夠。要先找到每個器官和細胞的不同振頻,要藉語音、樂器、金屬、頌缽、音叉等器具的頻率調理身心。例如古希臘時,長笛的聲音可用來減輕痛風;兩千年前的《黃帝內經》亦提出「五音療法」,以宮、商、角、徵、羽五聲調進行治療。時至今日,不少醫學研究表明,音樂和聲音有助治療和恢復健康。
在現代自然療法裡,音叉和頌缽都是重要的聲音治療器具,音叉更是體現共鳴振動的好例子。只要用一支特定頻率的音叉敲打另一支相同頻率的音叉,然後讓它靠近原來那支,甚至另外十支相同頻率的音叉,都可發現沒有被敲擊過的音叉也會發出相同的聲音,但只要改變第一支音叉的頻率,即使只是相差1 Hz也不會產生共嗚。
聲療器具
音叉治療 放鬆肌肉
音叉可解除身體痛症及放鬆肌肉,有時會配搭針灸一同使用;至於心靈能量方面,則可淨化或補升身體的能量場,安定身心,淨化空間。常見音叉有頻率為136.1 om音叉及4,096 Hz水晶音叉,前者作禪修靜心之用;後者則是音頻較高的天使之聲, 據說有助開啟通往天使國度之門,連結宇宙能量。
頌缽修煉 洗滌心靈
頌缽音頻低,波長大,有深沉,和諧與悠遠的感覺,可引起體內分子共振,活化身體能量,打開阻塞的經脈,讓身體各個器官得到平衡,從而洗滌心靈,回歸自我。除了敲打頌缽,繞著盛水的頌缽邊緣摩擦,持續迴蕩的聲音,和振動的水波浪,亦體現了頻率所產生的共鳴。靠近它,可改變人體的分子、原子以及人的意念,帶來正面能量。
頌唱Om 去除雜念
許多人以為頌唱是宗教儀式,其實同時是一種古老的治療。在印度教傳統文化中,「嗡」(Om)是宇宙第一個聲音。重複誦念Om,能將自我調整至宇宙的頻率,去除雜念,回歸本我,引起共鳴。
愛的振頻136.1hz
根據瑞士數學及音樂家漢斯古斯圖(Hans Cousto)1978年發明的「宇宙八度音」(cosmic octave)算法,將行星環繞太陽公轉的周期(planetary cycles)頻率轉換成音頻,計算出的結果─136.1 Hz是存在於宇宙間的奧秘。它能保持地球和宇宙和諧共存的不變定律,也是人體內「心脈輪」(chakra)對外界能夠作出最健康反應的頻率,令人心情愉快,感覺良好,又叫「愛的振頻」。
激活DNA 528 Hz
這是最有效激發和修復人體DNA的音頻,是一種幫助進入冥想狀態的治療音頻。對應人體第三輪,太陽神經叢(胃輪),有轉化與創造奇蹟的力量。
#426 green soul
Text‧Naomi
Photo‧網絡圖片